盘索里是一种朝鲜传统曲艺形式,出现于18世纪。20世纪初,随朝鲜族的迁入而传入我国。“盘索里”一词是朝鲜语的音译,意思是在大庭广众面前演唱的歌。
“盘索里”的起源可溯至朝鲜王朝肃宗时期,这是朝鲜平民文化兴起的时期。它原有十二集锦(Madang)。到了英、正祖时代,出现了“盘索里八代名唱”,他们将“拍子”与“调”的范围扩大 。到朝鲜王朝后期,申在孝将原来的十二集锦删改为六集锦,形成了今天我们所见的盘索里表演。
盘索里的节拍独具特色。所谓节拍包括了节奏的快慢、强弱、高低以及音律等等。节拍的主要特征:陈扬调(Jinyangjo)是散调里最慢的一种节拍;中莫利(Jungmori)是散调里面节拍较慢的12拍节奏,常用于抒情或叙述;中中莫利(Jungjungmori)是比中莫利快,常表现悲愤或者兴奋;自振莫利(Jajinmori)是散调里面节拍很快的12拍节奏,常用于罗列、叙述; 挥莫利(Hwimori)是 散调里面节拍最快的4拍节奏,用于表现慌乱的景象。
盘索里具有较强的叙事性,被称为“唱优之戏”。表演时,表演时一人坐以击鼓,一人立以说唱。说唱中以唱为主,说唱结合,一个人可以出演有多个人物出场的大型作品。其传统节目如《春香歌》、《沈青歌》等情节复杂,人物众多,却都被盘索里艺人刻画得栩栩如生,深得观众喜爱。
盘索里现存的五大代表曲目是:《春香歌》、《沈青歌》、《赤壁歌》、《水宫歌》、《兴夫歌》。原十二集锦是:《春香歌》、《沈清歌》、《兴夫歌(瓢打令谣)》、《兔龟歌(水宫歌)》、《赤壁歌(华容道)》、《雉打令谣》、《横负歌》、《曰者打令谣》、《裴裨将打令谣》、《江陵梅花打令谣》、《淑英娘子传》、《雍固执打令谣》。后来的六集锦是:《春香歌》、《沈清歌》、《兴夫歌(瓢打令谣)》、《横负歌》、《兔龟歌(水宫歌)》、《赤壁歌(华容道)》。
盘索里现有东便制、西便制、中高制3个流派。东便制(Dongpyeonje)以痛声和羽调为主,声雄壮而唱法清爽,不见连绵响亮,抑制表演者自身感情,擅演《赤壁歌》。西便制(Seopyeonje)流传的中心是全罗道的光州、罗州、宝成、康津等地。音色柔和,尾声夹带拖音,并擅用装饰性技巧。中高制(Junggoje) 唱法介于上述两派之间,音色倾向于东便制。
项目编号:Ⅴ-102
类别:传统曲艺
申报地区或单位:辽宁省铁岭市,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参考资料:国家民委文化宣传司组织编写《国家级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集解》,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