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全部分类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字 > 民族传媒 > 民族传媒概述  > 详细页面

我国少数民族新闻传播的发展(一)

来源: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编辑整理:刘雯佳 2017年12月12日 阅读量:

  20世纪三四十年代是我国少数民族新闻传播事业发展时期的第一个阶段。这个阶段少数民族文字报纸数量、种类增多,蒙古、维吾尔、哈萨克、朝鲜、锡伯、满等7个民族有自己本民族文字的报纸,尤以蒙古、朝鲜、维吾尔、哈萨克、锡伯等5种文字的报刊比较多,并已具有现代报刊的性质和办报规模。

  第一,这一时期少数民族文字报业出现了多元共存的局面。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创办的少数民族文字报刊共存;国共两党与敌伪创办的少数民族报刊共存;中国人与外国人创办的少数民族报刊共存以及境内外创办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字报刊共存。这个多元共存的局面是这个时期国内政治形势和整个新闻事业发展的特点所决定的,也是中国少数民族新闻史上独有的现象。

  第二,内蒙古地区的蒙古文报刊、东北地区的朝鲜文报刊和新疆地区民族文字报刊有新的发展并积累了十分宝贵的经验。中国共产党的党报和统一战线报刊在这个时期把爱国主义和抗击外族入侵作为其宣传的重大主题,这是主流。

  从文种上说,又有新的少数民族文字报刊加盟民族新闻事业,哈萨克文报(1935年12月27日创办的《新疆阿勒泰》)、锡伯文报《自由之声》,(现名《察布查尔报》)都是这个时期新出现的。而这两种文字的报刊其历史悠久、持续时间长这点上,是其他文种无法比拟的。1936年4月,在迪化(今乌鲁木齐市)创办的《新疆日报》(先后以维吾尔、哈萨克、俄文出版)和1947年元旦于王爷庙(今乌兰浩特)创办的《内蒙自治报》(9月1日起正式成为中共内蒙古党委机关报),是我国最早的省级少数民族文字报纸。它们的创办是我国少数民族新闻传播事业进入发展时期的标志之一。从刊期的种类上看,又以蒙古文和朝鲜文报刊最多,日刊、隔日刊、三日刊、周刊、旬刊、半月刊、月刊等,办出了水平,办出了特色,受到读者的欢迎。

  高扬爱国主义和反对外族入侵旗帜的中共党报党刊及中共领导下的统一战线报刊,不仅有不同文种,不同刊期的铅印、石印、油印的省地县各级的机关报,而且为了满足需要还办起了《蒙汉联合画报》和《内蒙画报》,以通俗的文字和生动的画面向农牧民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民族团结政策,满足了文化水平较低,识字不多的少数民族同胞交流信息、了解时事的需求。也就是说,在这个时期出版了第一张地方性少数民族画报,这是项开创性的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这一时期,少数民族文字报刊在新闻业务方面有了较为明显的变化。内蒙古、新疆、东北以及西藏地区的少数民族文字报纸版面和栏目逐渐增多,内容日益丰富。重视当地的新闻报道,把少数民族关心的事件作为重要的内容放在显要的位置发表,对于重要新闻、重大事件配以社论、评论,造成声势,形成舆论。新闻体裁已从单一的消息跳跃出来,通讯、特写等作品开始出现。各个报社有自己的记者采编的新闻通讯稿件,试图改变民族文字报纸就是汉文报纸的翻版现象。文艺副刊所刊载的诗词、散文等文艺作品的质量普遍提高,更自觉有效地配合要闻版的中心内容,要闻版与副刊、专刊逐渐统一和谐,更集中地宣传中心任务。同时注重版面的美化,出现了插图和照片,遇有重大新闻还要用红色套版印刷。报社领导已意识到舆论阵地的重要,开始向敌对的舆论争夺领导权,努力使自己的报纸成为组织、宣传和鼓舞群众为了自身解放、为了从外国侵略者和本国反动派的奴役下解放出来而勇敢战斗的舆论工具。

  第三,外国人在海内外创办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字报刊是这一时期的显著特征。外国人在海内外创办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字报刊始于19世纪末叶,进入20世纪三四十年代逐渐增多。其中有朝鲜人在上海和抗日战争时期在东北、华东、华中、华北创办的朝鲜文报刊,有1949年前夕在印度创办的藏文报刊等,形成了这个时期少数民族新闻史上一道奇特的景观。这些报刊绝大多数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肩负着一定的历史使命。由于稿源、经费、采编人员不足以及不了解读者、对读者研究不够等原因,这些报刊存世时间较短。因此,他们逐渐改变了策略,即在中国少数民族聚居区内寻找他们的代理人,创办他们的御用报纸。

  外国人在海内外创办中国少数民族文字报刊,尽管目的不同,文化侵略也好,文化交流也罢,在客观上促进了我国少数民族文字报业的兴起于发展,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中国少数民族新闻工作者从外国人办报活动中汲取和借鉴了不少经验,尤其是在编采业务方面。因此,三四十年代我国少数民族文字报刊在标题制作、版面编排、图片摄影及新闻通讯稿的写作上都有了明显改进,民族报业有了一定发展。

  第四,少数民族新闻传播事业开始打破单一性的发展。这一时期,不仅在主要的民族地区出现了民族文字报纸,而且开始出现民族语言的广播事业。20世纪30年代,新疆的广播事业已经兴起,进入40年代之后,广播成了新疆获得各种信息的有力工具。新疆各族人民通过广播了解省内外、国内外的政治时事,但节目比较单调,尚不能满足各民族听众的要求。1941年底,广播内容才比较丰富起来。除广播新闻外,还播放时事政治报告和包括少数民族音乐在内的唱片以及各社会团体的歌咏等文艺节目。直到1949年1月,在新疆才真正出现少数民族语言的广播——维吾尔语广播。少数民族广播事业的出现,打破了民族新闻事业的单一性。同时,这也是我国少数民族新闻事业进入发展时期的又一重要标志。

  第五,各种民族文字的马克思主义时事政治期刊逐步增多、快速发展,也是我国少数民族新闻传播事业逐步进入发展时期的重要标志之一。少数民族文字时事政治期刊兴起于20世纪20年代,跟全国新闻事业发展形势一样,时事政治期刊的兴起,标志着我国少数民族新闻也进入了现代发展阶段。而只是具有现代性质的期刊或者说具有比较明显的现代意义的期刊,则是进入30年代以后,这主要从期刊所刊载的时事政治内容而言的。这其中有伪满洲国主办的,更多的是中国共产党主办的进步期刊,有蒙古文、朝鲜文期刊,也有回族和外国人在我国创办的越南文刊物。

参考资料:白润生主编:《中国新闻传播史新编》,郑州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