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全部分类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字 > 民族人物 > 其他人物  > 详细页面

申扎县基层医生肖圆守护百姓健康,践行民族团结:甘当牧民群众的好“门巴”

来源:西藏日报 作者:张宇 2021年01月08日 阅读量:

  肖圆从未料到,自己会在高寒缺氧的藏北待了11年,甚至还可能待一辈子。

  2009年9月,刚从西藏大学医学院毕业的肖圆,怀着服务农牧民群众的医者仁心,只身来到位于羌塘草原腹地的申扎县申扎镇卫生院,开始了她长达十多年的行医生涯。这十多年里,她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守护百姓健康,践行了民族团结。

  “不回去了,这里的百姓需要我”

  “漫天的风沙吹得人睁不开眼,寒冷的空气几乎冻结了全身的血液,我的心一下就凉了半截。”肖圆说,初到申扎镇的第一个念头就是想离开。

  而此时,一旁的养父肖楚芳却皱了皱眉,当场呵斥道:“越是艰苦的地方,老百姓的生活越是艰难,就越需要像你这样的医务工作者。你说走就走,对得起身上这件白大褂吗?”

  养父家祖上几代行医,凭借好口碑而闻名乡里。这次让女儿来到牧区工作,也是希望她在基层多多历练,做个能吃苦耐劳的好医生。

  初到申扎,肖圆本以为乡镇卫生院没什么活儿,没想到工作第三天,她就碰到一件棘手的事。

  罗布村一位宫颈癌晚期患者,被腹水压迫得呼吸困难,面色发紫,情况紧急。村医不会抽腹水,听说镇上来了个大学毕业生,于是赶紧求助。得知情况后,肖圆不顾漫天大雪和凛冽寒风,提着医疗箱就直奔患者家里。

  在缓解了患者的病痛后,肖圆这才看清楚患者家里的情景:家里除了两张床,啥也没有;泥巴做的墙四处漏风,几个瘦弱的孩子穿着单薄的衣裳、流着清鼻涕围在病人身边——真的是“家徒四壁”!那个时候,肖圆的脑海里浮现养父的话。她对记者说:“父亲后来问我要回去吗?我说不回去了,这里的百姓需要我。”

  “再苦再累,也要干好医生的本职工作”

  来申扎之前,肖圆与养父母一直在拉萨生活,是被他们宠上天的“宝贝儿”。来到申扎以后,肖圆成了什么都得干的“勤杂工”。

  “喝的水是从几百米外的河里背来的,烧的牛粪是从牧民家里买来的,想吃上一回新鲜蔬菜,比登天还难。”肖圆告诉记者,长这么大还从未吃过这样的苦。

  最辛苦的是,卫生院的医生,不仅要做医生的工作,还得干护士的活。遇到病人需要输液,从没学过输液的肖圆一度感到很为难。最后,她花了半年时间,硬是在申扎县人民医院学会了各项护理技能。

  今年初,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肖圆毅然放弃休假,主动申请加入到申扎镇的疫情防控工作中。

  肖圆和同事每天提着酒精喷洒壶和医疗箱,深入学校、警务站、易地搬迁点进行消毒、测体温,还要开展疫情防控知识宣传。“那时候,饭也不敢多吃、水也不能多喝;累的时候,只能趴在桌子上眯一会儿,因为随时可能收到出诊通知。”

  几个月后,全国疫情形势逐渐向好,申扎县也恢复宁静,肖圆却病倒了。同事们劝她赶紧申请休假,她却依旧坚守在岗位上,“作为医护人员,再苦再累,也要干好本职工作。”

  “每次送医下乡,都会收获很多感动”

  “肖医生,阿库拉(老爷爷)说他的老毛病又犯了,请您一定要来一趟。”

  去年4月的一天,肖圆接到电话,是拿查村村医打来的。这位阿库拉名叫布石曲,是肖圆的“老病号”,患有十二指肠胃溃疡、高血压、痛风等多种疾病。腿脚方便的时候,他还能搭便车到镇上拿药;后来,他实在走不动了,只能躺在家里请医生过去。

  “为什么特地请一位汉族同志?藏族医生沟通起来不是更方便吗?”记者不解地问。

  从布石曲女儿泽珠口中,记者找到了答案。原来,十年前,泽珠的丈夫因尿毒症去世,临终前曾得到肖圆的精心护理。而这一切,老人都记在心里,他说:“这位汉族门巴给人看病不嫌脏不嫌累,对待我们就像家人一样,很难得。”

  肖圆说:“每次送医下乡,都会收获很多感动。”走村入户为老百姓巡诊,他们都会拿出家里最好的酥油、干肉和奶渣招待她;巡诊完,老百姓还会献上洁白的哈达向她表示感谢——常年下乡巡诊,肖圆与村里的牧民群众早已打成一片,成了一家人。

  “那一个个坦诚的脸庞、一双双真挚的眼睛、一句句感激的话语,一次次温暖着我的心。哪怕天气再冷,我的心也是暖的。”肖圆说。

  多年来,肖圆扎根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的藏北高原,把民族团结的种子深植于申扎这片热土,以仁心仁术赢得了广大牧民的信赖,谱写了一曲民族团结的赞歌。

  作者:张宇

  资料来源:

  西藏日报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