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全部分类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字 > 民族研究 > 民族研究资讯  > 详细页面

《缅甸高地的政治制度——对克钦社会结构的一项研究》

来源: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编辑整理:未沫 2018年08月02日 阅读量:

  作者: [英] 埃德蒙·R. 利奇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原作名: Political Systems of Highland Burma: A Study of Kachin Social Structure

  译者: 杨春宇;周歆红

  出版年: 2010-05

  ISBN: 9787100066952

  内容简介

  本书是政治人类学的经典著作。身兼人类学家和英国军官两职的利奇在缅甸北部山区开展的田野工作几乎与“二战”相始终,其间经历战火困扰和资料散失之厄,而此书终成。他发现了缅甸高地共存的三种形态的政治制度:掸邦、贡萨(贵族统治型)、贡老(类似无政府主义的制度)。贡萨制度是模仿掸邦制度建立起来的,该制度下的世系群实行的是幼子继承制,并且与地域范围有密切关系,贡萨认为他们是在身为世袭贵族成员的山官治理下。而贡老制度则是唾弃一切世袭阶级区别的观念,视贡萨为暴君和势利鬼。但是克钦山区社会就在贡萨和贡劳之间摇摆不定,原因在于两者社会结构都存在内在矛盾,即每一制度内都存在着山官-百姓等级制和丈人世系群体-女婿世系群体之间的对立,即所说的的钟摆模式。

  目录

  序

  1964年重印版导言

  鸣谢

  第一部分 问题及其背景

  第一章 导言

  第二章 克钦社会的生态环境

  第三章 掸人、克钦人及其分支

  第二部分 克钦贡萨社会的结构

  第四章 帕朗——一个不稳定的克钦贡萨社区

  第五章 克钦贡萨社会的结构性范畴

  第一节 导言

  第二节 地域区分的概念

  第三节 人群聚类的概念

  第四节 姻亲关系和乱伦的概念

  第五节 关于财产和所有权的概念

  第六节 等级和阶层的概念

  第七节 超自然的概念

  第八节 权威的概念:政治和宗教权位

  第三部分 结构上的变数

  第六章 贡劳和贡萨

  第七章 贡萨和掸人

  第八章 克钦历史上的证据

  第九章 为派系和社会变迁而辩护的神话

  第十章 结论

  附录一 见于记载的一些语言变迁的案例

  附录二 官方报告中的帕朗世仇

  附录三 克钦“奴隶制度”的性质

  附录四 景颇语亲属称谓

  附录五 克钦山区的“掸人”和“克钦人”的人口估计

  附录六 降雨:年度降水量(以英寸计)

  附录七 作者资历小记

  参考文献

  索引

  译后记

  地图

  1.缅甸边境的山地族群

  2.克钦山区的生态区

  3.克钦人与掸人的人口分布

  4.克钦山区北部1825年左右掸人与克钦人的人口分布

  5.八莫—勐卯边境地区

  6A.帕朗

  6b.帕朗及其邻近村寨的分布 示意图

  1.帕朗地区木然派系五寨中首要世系群之间正式结构关系的示意图

  2.一栋克钦山官府的平面图

  3.世系群裂变分支理论与乌玛督高等身份示意图

  4.说明继嗣原则的示意图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