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全部分类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字 > 民族研究 > 民族研究资讯  > 详细页面

藏民族研究文献与著作集要(四)

来源:中国民族百科全书 作者:徐丽华 2018年08月23日 阅读量:

  《木里藏族自治县概况》

  地方志。边仕周、鲁绒格丁等编著,四川民族出版社1985年出版 。全书分6章,对木里县的自然环境、建制沿革、地理、民主改革前的社会状况作了简要介绍,对1953~1983年木里县的经济建设、文教卫生方面的发展,记述较详。木里县虽系以藏族为主体的地区,但由于长期划归其他民族为主的县、州管理,所以,该县藏族与其他藏区相互接触的机会较少,致使这一地区民族语言文字方面的发展受到阻碍。因此,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自治县。本书除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介绍外,对木里三大寺的各种介绍材料,也是较为珍贵的。书中有30余幅照片,图文并茂,为了解木里县提供了素材。

  《联豫驻藏奏稿》

  清代驻藏大臣联豫稿本。吴丰培编,西藏人民出版社1979年出版。原稿名《驻藏文稿》,共5卷,稿本。记述十三世达赖两次出逃、九世班禅赴印、川军入藏、波密之战等内容。

  《景纹驻藏奏稿》

  清代有关西藏的奏稿。吴丰培编,四川民族出版社1986年出版。景纹于清朝咸丰十一年(1861)奉命任驻藏大臣,但他以“瞻对不靖”为由,留居四川4年之久,于同治四年(1865)七月才至西藏就职,在拉萨4年,于同治八年(1869)三月卸任。本书即为其在任时处理藏务的奏稿,共67项,其中重大事件有平定瞻对之案、布鲁克巴与披楞英印战争、吐多卜降巴之案、噶布伦之更替等四件。有关这些事件的记述较详,也是本书重要之处,史料价值不言而喻。本书原为稿本,未曾发表,其中部分史料为他书不载。是研究藏族近代史、对外关系史的要籍之一。书首有编者序及作者小传,另附人名、地名索引,便于检索和了解全书内容。

  《阿坝地名》

  四川省阿坝藏族自治州地名录。《阿坝地名》编写组编印,1987年9月出版,有照片300余幅。书分两部分:1有关阿坝地区地名的历史及文学作品。2阿坝地区名胜、风物传说、地名故事及实物的说明和照片。其中远古的大禹传说、树吞石碑、龙石、红军长征留下的文物、古迹、建筑等方面的照片和说明,均为极珍贵资料。是一了解阿坝历史的。

  《白马藏人族属问题讨论集》

  四川省民族研究所编《民族研究丛刊之二》。1980年内部铅印本。本书共收1952~1979年间有关白马藏人的调查报告、探讨文章、资料19篇,书首摘录费孝通的《关于我国民族的识别问题》一文。10余篇文章中,有的根据汉文史料和实地调查结果,认为“白马藏人”应为“氐族”;有的则认为是羌族支系;有的认为是藏族。其中以“氐族”论居多,但持这种论点的人,对各藏区的风俗、服饰、居室、宗教、文字等欠全方位对比研究,仅以部分汉史、当地人的自愿申报确定为“氐人、氐族”,材料不充分。1990年以来,在白马藏人地区,发现大批藏文写卷,收藏者中有识字、能解义的老人。这些写卷的内容、书法、古词等方面的材料,可证明写卷当是300~400年前的文献。据有关专家调查,收藏者均以父传子的形式,保存写卷、解读内容。藏族著名学者桑木旦、赞拉阿旺等人,对白马藏人的宗教、语言、风俗、服饰、民居生活方式、历史文献作了详细调查和研究,认为白马藏人就是藏族。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白马藏人地区的藏文写卷及有关材料的发现,对“白马人就是藏族”的观点,提供了更加有力的证明。本书中认为白马人为氐族的文章、材料中,有可取的材料、研究方法等。此书为研究四川白马藏人的重要材料。

  《豫师青海奏稿》

  清代豫师赴西北协助左宗棠镇压白彦虎等回民起义及任西宁办事大臣时的奏折。吴丰培编,青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出版。豫师字锡之,清内务府汉军,咸丰二年(1853)壬子科进士,补授内阁汉本堂中书,升内阁侍读。咸丰八年任四川乡试副考官,九年正月任西宁办事大臣,光绪四年任乌鲁木齐都统,著有《险异图略》。《豫师青海奏稿》收其奏折共百余件。记事起于同治九年(1870)正月,终于光绪四年十月。奏稿中对于同治年间的回民起义、清廷派兵镇压经过、筹措粮饷等均有较详细记录,部分记述不仅可补《平定关陇记略》、《秦陇回务纪略》,并可与《左文襄公奏疏》相参阅。本书虽系回务奏稿,但其中也有关于藏族的记述,如汉蒙官员赴藏迎接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玉树番族会盟、藏差于托托水被抢、“贵德野番拒捕”、“缉拿果洛克抢贼”等,均对研究当地藏族情况有一定参考价值。

  《四川省阿坝藏族自治州汶川县地名录》

  “四川省地名录丛书”之197集。汶川县地名录编纂组编印,1982年编印,附照片24幅,1∶250000汶川县地图一幅。名录包含以下内容:1县况。简介该县名胜古迹、历史沿革、自然、经济等,并附《汶川县概况》参考资料。2区划和自然村。该县共4个区、17个村、1个镇。每个区划均有简介,各村地名附后。每条地名均按地名、拼音、释义编排。3自然地理实体。对四姑娘山、杂谷脑河等,有各种数据的简介。4该县企事业单位名录及县自然保护区、电厂、学校的简况。5人工建筑、革命纪念地、名胜古迹概况。6附录了关于汶川县标准地名名称的通告、本名录的索引(笔画)。该县有藏族5516人(1980),占该县人口的66.6%。地名录中的杂古脑河流域和一些村寨,均为藏族聚居区,藏文地名不少。

  《西招图略·西藏图考》

  《西藏研究丛刊》之一。《西藏研究》编辑部编,吴丰培校订。西藏人民出版社1982年出版。281页。本书是松筠著《西招图略》和黄沛翘著《西藏图考》两书的合刊本,附吴氏《西招图略序》及程凤翔《喀木西南群说辨异》、《杂瑜地理》二文。目次编排有序,点校认真,极便查阅和引用。二书内容提要各查书名可得。

  《民元藏事电稿藏乱始末见闻记四种》

  文史资料。吴丰培辑,西藏人民出版社1983年出版,164页。

  本书之《民元藏事电稿》是吴氏据《西藏事件电稿》(4册,旧抄本,不著撰人。)整理而出,该书为民国元年(1912)国务院所存的有关西藏、西康的来往电稿,记一年之事。其内容涉及以下方面:1辛亥革命后,西藏混乱;袁世凯政府恢复达赖喇嘛封号的文件等。2川军尹昌衡西征来往电稿。此稿为未加工的史料,较之尹昌衡自撰的《西征纪略》更为真实可信;滇川抢夺地盘等。3川军打进巴塘一带,袁世凯政府惧怕英人干涉而命停止进军等。4关心藏务人士的建议等。

  本书之《藏乱始末见闻记四种》分别为:1《藏乱始末见闻记》,忧患余生撰。作者在西藏4年,目睹民国初年及清末之“藏乱始末”。本书系1913年4月离藏赴印时的追记,对清朝宣统二年(1910)的波密事件、江孜藏兵围攻及驻拉萨清军救援、藏兵二次围攻拉萨及联豫和钟颖对战事的处理、民国初汉军离开拉萨赴印度的情况等均有详略不一的记述。2《西藏篇》,尚秉和纂,是一篇简述钟颖入藏、尹昌衡进兵康区各县、在康区20余县的用兵情况和任各县知县等事。3《藏事陈略》,是一篇由前驻藏陆军军官袁铄、何化南等20人所写的报告,概述罗长裿、钟颖、联豫等人的矛盾,用兵情况,达赖逃离拉萨等事。4《藏乱纪略》,为驻防西藏陆军军官周恒昌、祥麟等46人的报告,简述了色拉寺之役、罗长裿之死、陈渠珍逃亡,拉萨街市之战等,对罗长裿攻波密等事着墨较多。这四篇文章,均为亲身经历的回忆,对研究清末民初西藏所发生的变化有一定参考价值。

  《敦煌吐蕃文献选》

  文史资料。王尧、陈践译注,四川民族出版社1983年出版。209页。本书收吐蕃律例文献3篇,其中《狩猎伤人赔偿律》近2万言,对大尚论、䃋石告身、金字告身、银告身、铜告身等不同阶层、地位的赔偿规定较详;社会经济文书17篇,篇幅均在千字以内,但涉及面较广,有部族纠纷、僧尼、禁掠汉户女子、田赋、契约等,有一定参考价值;《尚书》、《战国策》和《罗摩衍那》部分藏译文3篇。早期藏医灸法和杂疗方3篇。每篇译文均有题解和部分注释,书末附《敦煌古藏文文献》第一辑(法文版)前言的译文,对了解敦煌古藏文的概况等方面有参考价值。

  《赵尔丰川边奏牍》

  清末藏区的重要资料。吴丰培编,四川民族出版社1984年出版,509页,收入各种奏折、电文等共约500余篇。赵氏于清末任川边大臣,一度兼任驻藏大臣。他在甘孜、昌都地区实行“改土归流”、“设官建制”等多项措施,同时用武力镇压了不少藏族人民。本书记事起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五月,至宣统三年(1911)八月止,分十章。前二章为赵氏传略和川边任内大事记;其余分巴塘平乱、川边经营、出关及筹划藏政、兼任驻藏大臣、改土归流、川军援藏、引退、西康建省等,分门别类按年月日排列赵氏在川边7年的全部事件、奏折、电文等。其中用兵巴塘、德荣、乡城、盐井、桑昂曲宗(察隅)、昌都、德格等县,以及设官分治、税收、统一度量衡、文教、交通、边务等方面的文件尤详,是研究清末川边藏区的重要参考资料。

  《西藏自治区概况》

  国家民委《民族问题五种丛书》之《中国少数民族自治地方概况丛书》之一。1《西藏自治区概况》编写组编写。西藏人民出版社1984年出版。13章,48万字。详细介绍了西藏自治区的地理、物产、以藏族为主的各民族、行政区划、名胜古迹、西藏简史、帝国主义侵略和西藏人民反侵略斗争史、文化与生活、文学艺术、科技、宗教、封建农奴制,以及民主改革后西藏的农业、牧业、交通、工业、商业、教育、卫生出版、科技等方面覆地翻天的变化。并附有16个重要文件、世系表等。书中有数十幅插图。是了解西藏今昔各方面的重要著作。2《西藏自治区概况》编写组、《西藏自治区概况》修订本编写组编写。民族出版社2009年出版。32开,719页。此版本为1984年版本的修订本。

  《清末川滇边务档案史料》

  文史资料。李茂郁、陈一石等编,中华书局1989年出版,共3册,1173页。本书档案资料起自1903年,迄于1911年,收入其间有关川边(甘孜州、昌都部分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交通等方面的奏折、电文、章程、措施、文告、计划等,是有关清末川边藏区较全面的官方档案资料。是研究清朝政府治藏政策、经营川边藏区的措施和效果、当时川边的社会状况等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料。本书是从《川边历史资料汇编》、《赵尔丰奏议公牍全集》、《清末赵尔丰边务档案资料》、《赵季和电稿》、《西藏历史资料汇编》、《西康建省记要》等书中辑录出来的,按年月日编排,便于检索。书后有注释、大事记、专题索引、地区索引,利于查找。

  

资料来源:

  《中国民族百科全书(藏族、门巴族、珞巴族卷)》,分卷主编:丹珠昂奔,世界图书出版西安有限公司,2015年12月出版。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