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全部分类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字 > 民族研究 > 民族学与人类学 > 基础理论  > 详细页面

新进化论学派:斯图尔德的文化生态学

来源: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编辑整理:未沫 2019年07月30日 阅读量:

  斯图尔德(1902-1972)美国人类学家,新进化论代表人物,文化生态学创建者,持多线进化论,在伊利诺伊大学创建了人类学系。代表作:《盆地高原土著的社会政治群体》(1938)、《社会变迁论》(1955)、《传统社会的现代变迁》(1967)。

  文化生态学主要研究生态环境、生物有机体与文化要素三者之间的关系。斯图尔德认为文化在人类与其生态环境之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人类通过文化认识能源或资源,又通过文化获取、利用能源或资源。认为越是简单的、早期的人类社会,受环境的影响就越直接,地形和动植物的不同,就会使人类采用不同的技术手段和组成不同的社会组织。

  文化生态学的研究范围主要包括:第一,生产技术或工具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一般来说,生产技术与环境的关系越是简单,原始的生存技术越是更多地受环境的制约。第二,生产技术与人的行为方式的关系。第三,行为方式对文化其他方面的影响,即对家庭制度、政治制度、人们的风俗习惯及居住模式等的影响。

  斯图尔德利用美国内华达州西部的肖肖尼人生活在高原半沙漠区,夏季炎热干燥,冬季寒冷难耐,冬夏聚集方式与爱斯基摩人相似,说明自己的观点。理论的本质是:文化与环境虽然是相互作用的,但是自然环境起着最终的决定作用,它不仅允许或阻碍文化的发展,而且往往还会引起具有深远后果的社会效应。

  文化生态学强调文化与环境、生态的关系,认为文化的相似性可以产生于具有不同传统、独立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承认文化的平行进化,文化的相似性可以存在于不同的地区,这种相似的原因不一定是有相同的历史,可以产生于不同的传统和历史中;认为可以根据文化对生态的适应来解释这种文化上的相似性;这种文化上的相似性所反映的并不是所处历史发展阶段上的相同,但反映了文化发展的一般通则——文化的生态适应;文化既不是因为所处文化发展阶段的相同,也不是由文化传播造成的,而是适应环境的结果;文化在人类与其生态环境之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人类通过文化认识到能源或资源,同时又通过文化获取、利用和能源或资源。文化生态学要研究生态环境、生物有机体与文化要素三者之间的关系,而不是像传统生态学那样仅研究自然环境与生物有机体之间的关系。他的这种看法正是多线进化论的基础。

 

  资料来源:

  [1]夏建中.文化人类学理论流派:文化研究的历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参考资料:

  [1]宋蜀华,白振声.民族学理论与方法[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8-04.

  [2]百度百科-文化生态学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