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图尔德对文化类型有所研究,他认为,文化人类学家过去过多从事简单社会的研究,而现在开始研究复杂社会,因此过去使用的许多概念已无法描述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的情况,必须创造和建立新的概念。他创造的社会文化整合水平,就是对不同文化类型进行描述、分析、比较的一个重要理论概念和一种研究方法。
他将文化类型分为有代表性的三个层次,即家庭、群落(村落或社区)、国家。他认为在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它的类型越来越复杂,但是像家庭或者群落所代表的较简单的文化类型,并不会因为复杂类型的出现而消失,而是作为特殊的、依赖于新的整体的一部分而逐渐改变。
斯图尔德梳理了三种文化类型的特点:首先,家庭的特点是生育、经济、教育、政治和宗教的基本单位,在相对独立的情况下养育儿童,取得食物,在生育、疾病、死亡和其他重要关头照顾自己的成员,几乎在一切事务上作出决定。依赖于外界或超越家庭界限的家庭是极少见的;其次,或社区、村落的特点类似于雷德菲尔德对民俗社会的描述,它是人们的活动需要超家庭的社会组织时形成的,生产围绕着集体狩猎、捕鱼、或农耕而形成新的模式,需要家庭之间相互认可的财产权建立起来,产生于经济活动的团结统一,通过集体的礼仪、一定形式的外延亲属关系以及娱乐活动得到加强,同时出现与此特点关系相适应的结构和社会管理形式,并有了头人;最后,国家则是在一个更广泛的体系内,把若干家庭集合或村落(民俗社会)结合成为一个在功能上相互依存的整体。村落或者社区一级的社会文化分支可以参与国家项目,如建设灌溉工程、道路、教堂等。还生产用来与其他村落交换或者国家所需要的特定食品或其他产品。可以接受国家关于财产、借贷、商业和其他对双方有关的制度、规定和标准。参与对外作战或者防御活动。他们常常还会接受一种国教。根据经济、军事和宗教的需要而出现国家管理制度,产生出政治权力等级一级把人们划分成阶层、阶级的社会制度。
可以看出,家庭的整合水平最低,国家最高。因此“社会文化整合水平”能够为复杂程度不同的文化提供比较条件,进行文化分类,这个概念的适用性可以从他对肖肖尼人的文化涵化的研究中得出。
资料来源:
[1]夏建中.文化人类学理论流派:文化研究的历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参考资料:
[1]宋蜀华,白振声.民族学理论与方法[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