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全部分类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字 > 民族研究 > 民族学与人类学 > 基础理论  > 详细页面

结构主义人类学简介

来源: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编辑整理:未沫 2019年07月30日 阅读量:

  结构主义产生于20世纪40-50年代,主要代表人物是列维-施特劳斯和利奇。该派主张人类社会的文化现象和人类的所有行为,都可以从隐藏行为的背后的层次上寻找根源,这个所要寻找的层次就是结构,它是一种基本的关系,反映的是文化意识形态在内涵上的对立统一,结构主义主张象征体系决定论,通过对人类象征符号的分析和概括,可以认识决定人类行为的东西,即人类行为由文化深层结构决定。

  所谓的这个结构是一个认知结构、心智上的结构,是一个二元对立的结构;人们遵循这个结构给社会分类,构建事物,来理解社会并做社会制度的安排。这个结构是无意识的,人们在无意识地遵循这个结构。人类学家的任务在于理清这种支配人类心智的结构。

  列维-斯特劳斯认为结构主义主要来源有三个方面:首先是现代语言学中的结构思想。索绪尔认为语言是音义结合的系统,这也是语言的结构。构成这一系统的元素是各自独立又相互制约的实体。以雅各布森为代表的布拉格学派的语言学研究。雅各布森在作结构语音学的研究重点音位或音素的研究时,提出“区别性特征”和“语言学普遍性”理论;其次是现代文化人类学的结构思想。巴斯蒂安、弗雷泽、涂尔干和莫斯、拉德克里夫-布朗都注意到了结构。古典进化派中巴斯蒂安,他最早注意到人类进化过程中存在的“心理一致性”,而同时期的弗雷泽在研究宗教时也注意到,图腾不但是一种宗教信仰,同时也是一种社会结构。之后法国社会学派的杜尔干和莫斯都对结构主义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如杜尔干提出的“社会事实”“集体意识”等概念,都强调个人只有在结构规范的社会体系中才有意义。后来的拉德克里夫布朗的结构功能思想也对列维斯特劳斯产生重大影响。列维-斯特劳斯继承了涂尔干的理性主义传统,吸收了涂尔干的“集体意识”思想,吸取了布朗的“结构”思想。但是他研究的是人类的思维结构,而不是经验的社会结构;最后,是现代心理学中的结构思想。主要是指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他将人类的心理分为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三个层次,认为潜意识是人类思维中最深层、原始的部分。并试图以这种心理结构为基础,来说明人类的整个精神活动。施特劳斯认为人类学家的分析主要运用于社会生活的潜意识部分。

  该学派的最大特点是运用结构分析法。结构主义的中心课题是从混乱的社会现象中找出秩序。这种秩序即社会的无意识结构,他们不能从现实的社会中被直接观察到,要人类学家通过建立概念化的模式才能认识。这种通过模式来理解社会结构的全部过程,就是结构学派的基本方法,这种方法在亲属关系和神话的研究领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结构主义者在这两个领域的研究中,找出了许多与以往很不相同的观点和结论。

  

  资料来源:

  [1]夏建中.文化人类学理论流派:文化研究的历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参考资料:

  [1]宋蜀华,白振声.民族学理论与方法[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8-04.

  [2]列维-斯特劳斯.结构人类学 [M].张祖建(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