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全部分类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字 > 民族研究 > 民族学与人类学 > 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  > 详细页面

《原始人的心智》

来源: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编辑整理:未沫 2018年09月17日 阅读量:

  作者: 弗兰兹·博厄斯

  出版社: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9版

  译者: 项龙、王星

  内容简介

  博厄斯关注人类群体文化心理的发展与变迁,在《原始人的心智》中结合人类学的观察法与心理学方法,调查对象涉及成人和儿童,剖析这些群体的心理特征,和心理学的做法又有不同,心理学重试验或测试,而人类学重观察和描述。该书对原始人的心智的观点成为研究人类学和现代社会中许多问题的基本观点,特别是对种族平等问题。

  对于《原始人的心智》,博厄斯的学生莱斯利·斯皮尔曾这样评述到:“鲍亚士(即博厄斯)教授的毕生事业,可说是传播于他对自然和文化发展的相关关系分析,他的最有名的一本著作是《原始人的心性》(即《原始人的心智》)。”正如斯皮尔所说,博厄斯这本伟大的著作被誉为“种族平等的大宪章”,此书德文译名为《文化与种族》,更是直接突出了种族平等的主题。博厄斯通过这本著作,利用研究人种的成果来批驳纳粹德国的种族主义,所以《原始人的心智》被列入了1933年纳粹德国焚书清单内,之后,基尔大学授予他最高学位的学府焚烧了他这本伟大的著作。

  在书的开篇,博厄斯就对种族偏见观念进行了批驳。他从产生“白种人优越论”的基本前提——成就和解剖学特性两方面对其进行了一一驳斥,认为不同种族文化成就的差异是历史发展进程的结果,而白种人的人体结构代表了最高等人种也没有解剖学和生理学的支持,有力地驳斥了“欧洲中心论”、“白色人种优越论”等种族偏见的观点;之后,博厄斯转向了讨论环境和遗传对人种类型的影响。他认为比起类型之间的差异,不同类型的人之间所具有的差异总的来说是很小的。也就是说,既然不同人种类型间的差别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大,那么从另一个侧面来看,种族之间就没有高级和低级之分,都是平等的;博厄斯还对原始人的心理特征进行了分析。他首先批驳了一些浅薄的旅行者、商人、传教士和学者对原始社会中的人们做出的易冲动、注意力不集中、意志薄弱及固执等的判断。并通过深入调查和强有力的证据证明:“……原始人与文明人的差别在很多情况下都是表面的,而非真实的差别。由于其特殊性,这种社会条件很容易给人一种原始人的思想方法与我们大为不同的印象,而事实上他们与文明人的基本智力特征是相同的。”在讨论原始人与现代人的思维差异时,博厄斯提出,两种思维形式在很小程度上依赖于个人和人种能力的遗传,却在极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的习惯反应。在结尾部分,博厄斯将其在人种类型方面的研究成果运用到了解决美国这一现代文明社会中的种族问题。博厄斯从环境、生物学基础、语言、心理特征以及思维形式等多方面阐述了种族平等,反对种族歧视。其目的都是在反复倡导对不同种族的理解、尊重。正如博厄斯在阐述《原始人的心智》的写作意图时,所表述的那样:“人类学的研究应该使我们更能容忍与我们自己的文明不同的文明形式,我们应学习对异族人种有更强烈的同情心,我们应坚信他们也有能力推进人类的利益,正像他们在过去以各种方式对文化进程做出了贡献一样,只要我们愿意给他们同等的机会。”

  目录预览

  一、种族偏见

  二、环境对人种类型的影响

  三、遗传对人种类型的影响

  四、原始人与文明人的心智特点

  五、人种与语言

  六、文化特征的共性

  七、进化的观点

  八、原始文化的若干特征

  九、概述

  十、美国的种族问题

  

参考资料:

  [1][美] 弗兰兹·博厄斯.原始人的心智[M].项龙,王星 (译).北京:国际文化出版社.1989-02.

  [2]马桂宝,邢娜.博厄斯的心理人类学思想[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6-15.

  [3]赵勇 .弗朗兹·博厄斯列传[J].民族论坛.2016-12-09.

  [4]豆瓣:《原始人的心智》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