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全部分类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字 > 民族研究 > 民族学与人类学 > 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  > 详细页面

一群人类学家的真实瞬间 ——读《北冥有鱼》有感

来源:中国民族报 作者: 吴金光 2018年09月18日 阅读量: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文化人类学研究中心主编的《北冥有鱼:人类学家的田野故事》记录了生活在田野中的人类学家的喜怒哀乐,特别是把他们人性化的一面描写得淋漓尽致,使人久久不能忘怀。这本书在2016年的畅销书里排名第十。笔者认为,该书之所以这么受欢迎,是因为它把人类学家生活中最真实的一面展现给了读者,使读者真正明白了什么是人类学家做的田野调查,以及什么是人类学家。

  本书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的主题是“相处之道”,共有32个精彩的小故事。如,广西民族大学教授徐杰舜写他52年前在侗寨的田野体验,其中重点写了上厕所的难忘经历,“要上厕所,就必须走过一块用木板搭的独木桥。木板较薄,人走在上面一晃一晃,让人胆战心惊的”,“一件很私密的事,一下子搞得动静大大的,好不叫人郁闷啊!但久了,也就习惯了”。第一部分所写的故事看起来都是小事,但作为人类学家,这些作者要深入调查点的人群中,就一定要过这样的生活关。正如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罗红光在本书的序言里所写:“就我个人的体验来说,与田野工作过程中结识的当地人一样,人类学家也同样有血有肉、有情有义,也正因为如此,在田野中人类学者起码要过四关,即语言关、生理关、生活方式关和价值关。”

  本书第二部分、第三部分的主题分别为“文化逻辑”、“行走与责任”。其中,中央民族大学博士马祯在《裤子与裙子》一文中,写了自己在傣族村寨适应“当众”换衣服的经历;重庆大学人类学中心教授彭文斌在《五台山朝山记——田野窘途》一文中写了他逃票的过程;……书中的每一个故事都令人啼笑皆非,却又耐人寻味。

  笔者个人感觉印象最深的是书中的第四部分——“素描与速写”。尤其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吴乔写的《绝域苍茫塔吉克》。在笔者以前的认知中,我国的塔吉克族是唯一的白种人,姑娘都很漂亮,小伙也很帅气,他们最佩服的是天上的雄鹰。看了《绝域苍茫塔吉克》一文,笔者从人类学家的角度看到了塔吉克族的另外一面。如,吴乔在文章里写到自己跟塔吉克人同住的深刻经历,了解了他们”即使涉水过河时也不脱鞋袜”的背后原因。这些都是非常具有生活气息的记录,也只有人类学家才能够体验并写出这样的经历。

  总之,《北冥有鱼:人类学家的田野故事》最大的特点就是告诉大众什么是真正的基层生活,怎样才能走进真正的基层生活。笔者认为,现在的干部应该像人类学家做田野调查一样,走进基层人民的生活,与他们同吃、同住、同劳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会到人民是怎样生活的,才能了解他们还有什么样的需求,最终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人民。

  

资料来源:中国民族报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