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全部分类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字 > 民族歌舞 > 民族器乐  > 详细页面

伽倻琴

来源: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编辑整理:晓默 2017年11月01日 阅读量:

  伽倻琴是 朝鲜族弹拨乐器。朝鲜语称“嘎呀高”。流行于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辽宁、黑龙江等朝鲜族聚居地。

  朝鲜文献《新罗古记》载:伽倻琴系伽倻国嘉实王见唐之乐器而造之。”《三国史记》载:“伽倻琴,亦法中国乐部筝而为之。”相传六世纪时已流行于古代朝鲜新罗国南方的伽倻国。当时新罗国与唐朝有密切联系。

  伽倻琴有十二弦、十三弦、十五弦三种。原有雅乐伽倻琴和俗乐伽倻琴之分。均用桐木制泎。琴体系圆木对开之半挖制,无背板。雅乐伽倻琴长167厘米、宽约33厘米。俗乐伽倻琴长152厘米、宽约17厘米或21厘米。均张十二弦,一弦一柱,柱可移动。

  1952年和1953年,延边朝鲜族音乐工作者先后在延吉、晖春发现两张十五弦伽倻琴。琴长150厘米,前宽22厘米,中宽23厘米,尾宽26厘米。背板有三个不同形状的音窗。弦轴设于背板两端。张丝弦,弦左端有染色木棉或真丝制绳结扣,绳系于弦轴,以松紧丝绳调音。一弦一柱,柱高6厘米,底宽6。5厘米,柱中心挖一小孔,用肠弦穿系在一起,可移动调音。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延边朝鲜族著名伽揶琴演奏家金震和延边民族乐器厂合作改良了十九弦伽邵琴。近年,朝鲜族音乐工作者又改良了二十一弦、二十三弦伽倻琴,音箱加宽,设有调音、转调装置。张尼龙丝弦,一弦一柱。音色深沉、宏亮、圆润。增强了音乐表现力。

  现在普遍使用的十二弦伽鄙琴,常用于弹唱伴奏。演奏时,琴右端置于奏者右腿,左端置于琴架。右手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弹弦。演奏技法有两指合弹,单指轮、刮、抹、刎、挑、断堵等。八度和音和装饰八度音的弹法与左手适当力度和速度的揉弦(或称弄弦)是伽倻琴最富有特色的演奏技法,也是常用于散调和弹唱的独特奏法。散调的揉弦要求严格,E、A音不揉,D音多揉,G音深揉。民谣和现代曲目的揉弦比较自由。

  传统曲目有《伽邴琴散调》、《月亮》、《桔梗谣》、《鸟打铃》、《你哩哩》、《丰年乐》等。

摘自《中国少数民族乐器志》  新世界出版社1987年版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