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全部分类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字 > 民族歌舞 > 民族艺术团体  > 详细页面

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

来源: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编辑整理:布拉格 2017年12月08日 阅读量:

  中央民族大学(Minzu University of China),是国家重点建设的综合性大学,坐落于北京学府林立的海淀区,南邻国家图书馆,北依中关村科技园,校园环境典雅,古朴幽美,人文氛围浓郁,颇具民族特色。大学前身为1941年9月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创办的民族学院;1951年6月,中央民族学院在北京正式成立;1978年被批准为国家重点大学;1993年11月,更名为中央民族大学,此后进入“211工程”“985工程”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国家重点建设大学行列。

  学校建校之初,一批学界名流,如潘光旦、吴文藻、费孝通、翁独健、吴泽霖、冯家昇、杨成志、林耀华、傅乐焕、于道泉、闻宥、马学良、王锺翰等到校任教,成为学校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的重要奠基人。截至2016年11月,学校专任教师1218人,其中教授、副教授736人;另聘有130多名外籍专家任教。设有23个学院,有覆盖10个学科门类的64个本科专业、5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6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国家级重点学科3个、省部级重点学科一级5个、二级17个,2个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 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6个国家民委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国家民委-教育部共建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民族教育发展中心重点研究基地,1个北京市重点工程中心,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建校以来,学校为国家输送了10万余名各民族毕业生。其中有知名专家学者近千名,少数民族省部级领导干部近百名,地厅级领导干部近千名,县处级领导干部万余名,他们在不同的岗位上为国家的民族团结与发展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中央民族大学已成为培养少数民族杰出人才和民族团结表率的摇篮。

  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是国家级少数民族艺术重点学科基地,是中国民族舞蹈家的摇篮。经过50多年的发展,舞蹈学院已成为融少数民族舞蹈教育、表演、科研、创作为一体的民族舞蹈艺术中心。现设有本科、研究生、博士3个层面的学位,涵盖舞蹈教育、舞蹈表演和舞蹈编导三个专业培养方向。学院在培养有特色、综合素质全面、有较高实践与理论研究能力的民族舞蹈高级专业人才的同时,还肩负着继承、发展、弘扬中国少数民族舞蹈文化的重任。

  舞蹈学院拥有一流的教师团队。有一支荟萃了多个民族,实力雄厚,具有丰富教学经验,专业技术各有所长,还有享誉国内外的著名舞蹈教育家、编导家和国家级表演艺术家,他们使舞蹈学院在担任高层次的民族舞蹈教育方面具备了绝对优势。如民族舞蹈学科带头人慈仁桑姆教授和池福子教授,中国著名民族舞蹈教育家和舞蹈编导马跃教授,舞蹈教育家苏自红教授,民族舞蹈表演艺术名家敖登格日乐教授,舞蹈教育名家徐小平教授、朴永光教授、蒙小燕教授、马云霞教授、杨敏教授、色尕教授以及罗守进、马啸、沙呷阿依、美哈阿依·喀依尔、崔月梅、潘薇佳、李建捷等舞蹈教育中坚,还有理论教研室主任、国家一级作曲徐平与舞台美术设计师赵承彤等。

  院系建置以来,民族舞蹈教育硕果累累,培养了数千名优秀的民族舞蹈人才。他们活跃在全国各民族地区的文艺团体、艺术院校,乃至海外。其中不乏众多佼佼者成为了舞蹈艺术各领域里杰出的表演艺术家、教育家、研究型学者。如国际知名舞蹈家康绍辉,中国舞协副主席、内蒙古自治区舞协主席赵林平教授,新一代舞蹈明星李德戈景、威力斯、奚斯日古楞、白玛次仁等。

  在教学宗旨指导下,学院建立了基础技术技能课程、民族舞蹈课程、艺术实践课程、基础理论课程相辅相成的四大课程体系,且基本形成了课堂学习与社会体验相结合的实践、实习体系。民族民间舞蹈教学是舞蹈学院特色,不论是课堂教学、剧目创作还是舞台表演在国内均处于领先地位。

  十年多来,舞蹈学院在科研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出版了《东方风韵》少数民族舞蹈系列教材14部,包括藏、蒙古、维吾尔、朝鲜、汉、傣等民族舞蹈系列教材,包括:博士生导师朴永光教授编著的《民族舞蹈概论》(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9),被列入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立项项目;民族舞蹈教育名家马云霞、杨敏和潘薇佳合著的《民族舞蹈技术技巧》(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9),作为特色教材,数度再版;“中国舞蹈艺术事业卓越贡献奖”获得者、国家一级编导池福子教授主编的《朝鲜族舞蹈教程》(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2),被评为中央民族大学和北京市精品课程;藏族舞蹈艺术学科奠基人慈仁桑姆教授和原民族民间舞教研室主任旦周多杰主编的《藏族舞蹈教程》(分女班与男班两卷,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5),获准进入教育部国家级优秀教材系列。与此同时,舞蹈学院编排民族舞蹈教学剧目近100部;发表学术论文数百篇,教学科研成果获奖近200项。

  舞蹈学院原创舞蹈作品更是层出不穷,影响力不断提升。如大型舞剧《凉山巨变》,大型鼓乐舞《东方朝阳》,原创民族舞剧《茶马古道间的铃声》《马头琴的传说》等。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还有群舞《奔腾》《长白祥云》《翻身农奴把歌唱》《草原汉子》《葡萄熟了》《锦鸡炫美》《红河谷·序》《高原》《锦绣中华》《云岭飞歌》《东归英雄》《摆手女儿家》《废墟上的赞歌》,三人舞《牛背摇篮》,双人舞《出走》《天唱》《妈妈的羊皮袄》与《遇》,独舞《萌动》《飒韵》《蒙古人》《五彩云霞》《傣女》《静静的玛尼石》等;此外还有新创群舞剧目作品《石人与天鹅》《天鹅之歌》,独舞作品《金色贝多罗》《天地间》《鹤》《鄂温克的拉玛湖》,等等。在全国艺术院校“桃李杯”舞蹈比赛、全国舞蹈比赛、中国舞蹈“荷花奖”比赛以及国内外其他各类舞蹈大赛中,荣获创作、表演金、银、铜等多个奖项。

  2013年3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与俄罗斯总统普京共同出席俄罗斯中国旅游年开幕式并同中俄各界人士5000多人一起观看了由中国艺术家表演的“美丽中国”主题文艺演出。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80名学生在该开幕式演出中承担了整台晚会的舞蹈表演,受到各方高度赞扬。他们用精湛的舞艺为俄罗斯中国旅游年增光添彩。

  2014年11月3日晚,中央民大舞蹈学院在国家大剧院举行《民风炫舞》民族舞蹈原创晚会。整台演出以群舞、双人舞、独舞精彩展现了哈萨克、维吾尔、蒙古、傣、朝鲜、藏、苗、纳西等各民族舞蹈。整台晚会引起全场观众的热烈共鸣。晚会所展示的舞蹈均在国、内外各大赛事中斩获金、银、铜等各大奖项。

  2015年8月,舞蹈学院创作的朝鲜族女子群舞《阿里路》、傣族男子独舞《声闻》、彝族女子群舞《情深谊长》、佤族男子群舞《雨·祭》、朝鲜族男子独舞《哼嗦哩》、藏族男子群舞《布衣者》等均获第十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民族民间舞大赛奖项,《阿里路》并获“中国精神·中国梦”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第十四届北京舞蹈大赛作品金奖等。

  2015年11月,舞蹈学院毕业班150余名师生受邀参加了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舞蹈世界》“青春梦想季”节目演出与录制活动。节目分三部分,首先是芭蕾舞、现代舞、古典舞的基本功展示;其次为藏、蒙古、维吾尔、朝、傣、彝、佤等民族民间舞组合;第三部分为原创剧目。学生们表演了蒙古族男女群舞《草原茫茫》、朝鲜族女子群舞《小鼓舞》、道具编舞《瑶鼓》、傈僳族舞蹈《火塘花》以及由编导班编创的部分舞剧片段。他们的精彩演出博得了广泛赞誉。

  2017年上半年,中央民大舞蹈学院获国家年度艺术基金资助项目5项。近来,《雪沁》《花溪晴雨》《梦·“宣”》《勇士的歌舞》《阿嘎人》《石林情深》《牛铃》等舞院新作陆续问世。另外,从2014年开始,舞蹈学院倾力打造了中国第一支男子舞蹈天团,继而推出男子舞蹈天团《Hi》《飞吧 雄鹰》两场晚会【下图为舞蹈天团2016年演出海报】。

  舞蹈学院经常承担中宣部、文化部、教育部、民政部、国家民委、全国台联、团中央、中国文联、中国舞蹈家协会等部委主办的文艺演出及国际交流活动。先后数十次应邀赴亚洲、欧洲、北美洲的十余个国家以及港澳台等地区访问演出。以鲜明独特的舞蹈风格、精湛的表演艺术赢得了外国友人的高度赞扬,并受到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多次受到国家领导人的好评,为中国民族舞蹈文化的继承、发展、弘扬和民族舞蹈教育事业的繁荣发展做出了贡献。

  视频欣赏1:现代舞基训  

  视频欣赏2:双人技巧展示  

参考资料:

  1.中央民族大学官网  

  2.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网  

  3.百度百科

  4.视频引自舞谱网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