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头村桃花盛开季。 福安市民族宗教局供图
福建省福安市穆云畲族乡虎头畲族村风光秀美,村民生活富足,先后被命名为“福建省美丽乡村示范村”“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全国生态文化村”。经过30多年的发展,虎头畲族村现有水蜜桃林2000多亩,成为远近闻名的水蜜桃种植基地和乡村旅游地。
20世纪90年代初期,穆云畲族乡和邻近的乡镇党委、政府看到了穆阳水蜜桃的潜在经济效益,将穆阳水蜜桃移种到穆阳溪畔交通便利的穆云畲族乡、康厝畲族乡和溪潭等乡镇。由于穆云畲族乡具备有利于水蜜桃生长的土壤和气候等条件,乡党委政府确定了规模化种植、品牌化经营的特色产业发展思路,积极引导村民因地制宜,提高穆阳水蜜桃的利用率,该乡33个建制村中就有24个村种植水蜜桃。其中虎头畲族村水蜜桃种植面积达2000多亩,年产量1000多吨,产值2000多万元,约占全乡水蜜桃总产值的五分之一。虎头村217户825人,种桃年收入在10万元以上的农户占四成以上。每到水蜜桃成熟的季节,虎头畲族村的村民都会迎来一年中最忙碌也是最喜悦的时节。“近年来,我们村几乎家家户户的房子几乎都是靠种植水蜜桃‘垒’起来的。”虎头畲族村村民主任吴树灿介绍说。
为了在传统的种植业中念出一篇“致富经”,福安市将虎头畲族村的水蜜桃列为产业扶贫重点项目,每年投入100万元扶持资金。福安市农业主管部门和果业协会也时常选派技术人员前来帮扶,推广科学种植。经过修剪、矮化的桃树虽然挂果少了,但日照更均匀,营养更集中,每个果实不仅重了不少,糖份也提高了,每株桃树的经济效益提高了三四百元。
“我是全村第一个对桃林进行剪枝矮化的桃农。”吴树灿至今依然引以为豪。吴树灿16岁便开始种植水蜜桃,作为村里公认的种植能手,他常常走家串户,将自己的种桃经验传授给乡亲们。2009年至今已担任四届村民主任,他笑称自己之所以能连任,就是因为桃子种得好。2018年2月,他还获得“福安市十大种植经营能手”称号。村民眼中的吴树灿不仅仅是种桃的专业户,还精通“三农”工作,是个管理能人,并且愿意带领父老乡亲共同致富。
穆云畲族乡党委政府认识到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扶持、技术扶持、资金扶持等措施,并依托虎头畲族村成立了精准扶贫示范社,吸收贫困户入社,举办实用技术培训,提升贫困户致富能力。为帮助贫困户实现共同富裕目标,乡里还为贫困户免费提供苗木,给予专项资金补贴。
为了提高水蜜桃特色优势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时任穆云畲族乡党委书记的蓝和鸣曾多次到虎头畲族村召开座谈会,引导桃农在巨大的利益趋动面前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以长远发展为计,守好产品质量关。
随着种植规模不断扩大,2005年虎头畲族村成立了水蜜桃协会,把水蜜桃专业户、营销户聚集起来,盘活农业资源,将分散的资金、劳动力、土地等资源有效地整合起来,降低了生产成本和交易费用。协会以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为目标,开发引进了新品种、新肥料、新农机以及先进集成栽培技术,引导水蜜桃产业规范化发展。通过统一产品品牌、统一技术规范、统一生产标准,联合生产,规模经营。采取“一户带十户,十户带百户”的科技示范户机制,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民种桃。此外,协会每年还邀请市农业局专家为桃农开设讲座,大力培养科技种桃示范户。2011年虎头畲族村水蜜桃协会成功注册“虎桃牌”商标。2011年、2012年虎头畲族村水蜜桃协会参与完成了“穆阳水蜜桃品种认定”“穆阳水蜜桃优株选育及配套技术研究应用”等两项技术创新,并分别获得福建省农业科技二等奖和三等奖。2012年,虎头畲族村水蜜桃协会又获得中国科协、国家财政部授予的“基层科普行动计划奖”。
据村主任吴树灿介绍:“去年到村里看桃花的游客达70多万人次,村民每户增收2000元到20000元不等。”尝农家宴、采新鲜蔬果、观生态美景、品畲族文化的畲族乡村旅游,已成为虎头畲族村民族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的新亮点。
来源:中国民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