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全部分类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字 > 特色村寨 > 乡村振兴  > 详细页面

切实发挥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作用

来源:中国民族报 作者:杨智 2022年11月02日 阅读量: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和国家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乡村振兴不是坐享其成,等不来、也送不来,要靠广大农民奋斗”“要充分尊重广大农民意愿,调动广大农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广大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动力,把维护广大农民根本利益、促进广大农民共同富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体,要发挥农民主体作用,激发乡村振兴活力,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体

  乡村振兴,关键靠人。广大农民生于农村、长于农村、了解农村、热爱乡村,是乡村振兴的主力军。农民在长期的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具有发展农业、建设农村的优势。要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完善广大农民投身乡村振兴的政策体系、工作体系、制度体系,引导农民参与农村公共事务。要建立完善村级重要事项公开公示制度,保障农民对村级重要事务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农民是乡村振兴的行动主体。乡村振兴是举全党全国全社会之力,全面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实践过程,必须把夯实基层基础作为固本之策。要通过规划引导、政策指导、典型示范等方式,激发农民投身乡村振兴的自主性。要发挥农民首创精神,及时发现和总结推广农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好经验、好做法。引导农民全面参与乡村产业发展、生态保护、文化建设、社会治理,以主人翁的姿态为建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贡献力量。

  农民是乡村振兴的受益者。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直接目的,就是要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要坚持农民实践主体和价值主体的统一,让农民既能成为创造财富的主体,又能充分享受乡村振兴的成果。要把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与提高农民群众生活水平有机结合起来,解决广大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把维护农民群众根本利益、促进农民共同富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不断提升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发挥好农民主体作用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和国家的重大决策部署,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健全党管农村工作领导体制机制和党内法规,确保党在农村工作中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要加强基层政权建设,面向服务人民群众合理设置基层政权机构、调配人力资源,推动乡村治理重心下移,尽可能把资源、服务、管理下放到基层。要加强组织、引导、协调、服务,充分动员社会力量,切实发挥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作用。

  激发主体意识。要加大宣传力度,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讲政策、树典型,让乡村振兴深入人心。要让农民在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中,提高参与乡村振兴的主动性积极性。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三管齐下,帮助农民转变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全面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强化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集体意识、主人翁意识。

  增强主体能力。要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建好建强乡村教师队伍,推动建立以城带乡、整体推进、城乡一体、均衡发展的义务教育发展机制。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加强职业教育,使绝大多数农村新增劳动力接受高中阶段教育、更多接受高等教育。加大农村普法力度,提高农民法治素养,引导广大农民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要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农民增收,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加强扶持引导服务,实施乡村就业创业促进行动,大力发展文化、科技、旅游、生态等乡村特色产业,振兴传统工艺,拓宽农民增收渠道。通过多种途径提升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培养新一代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

  提高组织化程度。要进一步加强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扎实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突出政治功能,提升组织力,抓乡促村,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成坚强战斗堡垒,引导农村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要坚持法治为本,树立依法治理理念,强化法律在维护农民权益、规范市场运行、农业支持保护、生态环境治理、化解农村社会矛盾等方面的权威地位。要进一步深化村民自治实践,加强农村群众性自治组织建设,健全和创新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使村民自治成为发挥农民主体作用的重要平台。依托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村民议事会、村民理事会、村民监事会等,形成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多层次基层协商格局。大力培育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农村社会组织,积极发展农村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通过农民组团式发展、农业规模化经营,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作者:杨智

  资料来源:中国民族报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