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全部分类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字 > 民族医药 > 傣医 > 概述  > 详细页面

傣族医药

来源:中国民族报 2018年01月11日 阅读量:

  傣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和在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的医药遗产。据《贝叶经》记载,早在2500多年前傣族就有了自己的医药。据《逸周书·王会解》的记载,傣族医药的产生与印度医药学的发展和印度小乘佛教的影响是分不开的。

  傣族医药学理论的核心是“四塔”、“五蕴”理论。傣族在长期的生活和医疗实践中,认为自然界和人身体存在着“四大物质”,即风、火、水、土,傣语称为“四塔”,傣族医药因此借用“四塔”一词来形象地解释人体的生理现象和病理变化。傣医学还认为,人体内除了“四塔”外还蕴藏另外5种元素,称为“五蕴”,即色蕴、识蕴、受蕴、想蕴、行蕴。“四塔”、“五蕴”二者相结合,构成了一个有思维能力和生命活动的完整躯体。傣族医药认为人体必须保持体内“四塔”、“五蕴”的相对平衡和协调,同时必须与自然界的“四塔”也保持平衡关系,人才能健康生活而不生病。

  据统计,目前傣药共有2500多种,包括植物药、矿物药和动物药,其中植物药用得最多。傣药分为4大类药物,即治风病、火病、水病、土病的药;又按性分为寒、热、温、凉、平五性;按气分为荒(香)、好(腥臭)、敏(微臭)、哦(恶臭);按味分宋(酸)、万(甜)、发(涩)、景(咸)、烘(苦)、闷(麻)、撇(辣)、章(淡)8种。因此,傣药又被归纳总结为“四气”、“五性”、“八味”。

  傣族医药治疗方法主要分为两大类,即内治法和外治法。其中,外治法在临床中较为普及。目前,傣医外治法主要有10种,被称为“傣医十大传统疗法”:暖雅(睡药疗法),配备相应的鲜品或干品傣药,切碎加水或酒炒热平摊在睡药床上,让患者直接睡在药上,加盖被褥,使药物之余热透周身,以达开汗孔发汗、通血道活气血、除风湿止疼痛之功;烘雅(熏蒸疗法),配备相应的傣药,加人熏蒸锅内,应用药物的蒸气熏蒸躯体,起到发汗排毒、消脂减肥、疏通气血之道、解除疲劳的作用;阿雅(洗药疗法),配备相应的傣药煎煮取水,待温度适宜浸泡擦洗周身;沙雅(刺药疗法),先用药水、药酒、药汁或药油边涂擦边用梅花针刺患处,用以治疗风湿麻木、肢体疼痛、外伤瘀血或硬皮病;喃雅(坐药疗法),配备相应的鲜品或干品傣药,加猪油或淘米水炒热待温,让患者直接坐于药上,用以治疗脱肛、脱宫或局部皮肤湿疹、疖等病症;咱雅(擦药疗法),选用药酒或药汁、药水涂擦全身或疼痛部位,可达退热之目的;闭,即按揉疼痛部位,相当于中医推拿按摩疗法;秧郎拥(踩背疗法);拨郎多(捶敲疗法),即用木槌或拳头轻重适宜地捶敲疼痛部位;放血拔罐疗法,用针刺破皮肤后放血,或应用火罐或水罐拔于患处,可达除风排毒、通血止痛之目的。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