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位于非洲东北部,濒临地中海。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人类历史上率先进入文明的地区之一,古埃及在政治、经济、文化和艺术等诸多领域的成就,对世界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从约公元前3100年那尔迈统一埃及,到公元前30年托勒密王朝覆灭,古埃及经历了3000余年的悠久历史,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如著名的金字塔、狮身人面像、木乃伊、象形文字,以及法老的神秘故事等。
近日,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以“古埃及:法老与神的世界”展献礼2017“成都金沙太阳节”,选取了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馆藏的155件(套)古埃及文物,包括日常用具、首饰、木乃伊、亡灵书、法老雕像、克娄巴特拉七世(埃及艳后)雕像、青铜神像等。展览分“法老的永生”、“众神的守护”等部分,结合大幅的壁画、丰富的文字以及大量的多媒体辅助资料,对古埃及的法老、丧葬观念、宗教信仰等内容进行了精彩展示。该展览将持续至5月4日。
《克娄巴特拉七世雕像》,材质为花岗石,年代为托勒密王朝期间(可能是克娄巴特拉七世在位时期) ,约公元前47-前30年。这位赫赫有名的“埃及艳后”在古埃及历史上是一位焦点人物,也是古埃及托勒密王朝最后一任女法老。
在古埃及,人们将太阳神视为最重要的神灵之一,称自己的国家为“太阳的国度”,这与3000年前的古蜀先民崇拜太阳、万物有灵的观念相似。
法老的永生——呈现古埃及人“灵魂不灭”的来世观
古埃及的国王通常被称为“法老”,在国家统一的过程中,法老利用贵族、祭司不断维护和神化自己的专制统治,使王权与神权紧密相连。在古埃及漫长的历史中,诞生了许多著名的法老,如胡夫、图坦卡蒙和拉美西斯二世等。作为掌握全国军政、司法、宗教大权的最高统治者,法老自认为是神在人间的代理人和化身。为了获得永生,法老修建宏伟的王陵,随葬丰富的陪葬品,并制作木乃伊以保存躯体。以此期望死后能获得重生,并享受永恒。
在丧葬制度上,古埃及人认为生与死相互对立,但在一定条件下又可以相互转化。因此,为了实现这种转化,他们进行了充分的准备——不仅建造雄伟的金字塔、庄严的神庙,精心制作木乃伊以及护身符等。同时,还为逝者奉献各种供品。这些既体现出古埃及人渴望灵魂不灭的精神信仰,又反映了希望逝者到来世享受更加美好生活的愿望。
《女吟唱者木乃伊》展品由18层麻布包裹,夹层之间并没有发现类似护身符之类的墓葬品。木乃伊的主人为一位20多岁的女性,盛装木乃伊的棺木上的象形文字告诉我们,女子生前为神庙里的一名吟唱者。
古埃及人相信人死后有来生。因此,在保存死者躯体及内脏方面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木乃伊制作师在死者躯体的腹部左下侧开一个口子,把内脏取出,清洗后用泡碱等物质做脱水和防腐处理,并把肝、胃、肺、肠分别放在4个罐子里加以保存。
早期,这种罐子的盖子呈圆锥形,大概在第一中间时期(古王国时期【前2705-前2213】和中王国时期【前2061-前1784】中间100余年的动荡时期)则呈人头形状。从新王国时期(前1553-前1085年)开始,盖子便呈现为法老守护神荷鲁斯4个儿子的头型:伊姆塞特的人头、哈彼的狒狒头、杜阿木特的豺狗头和库波思乃夫的隼头,4个神分别保护死者的肝、肺、胃和肠。再后来,古埃及人把荷鲁斯的4个儿子,置于与东西南北相关的4个女神的保护之下。伊姆塞特受到主宰南方的伊西斯的保护;哈彼受到主宰北方的涅芙狄斯的保护;杜阿木特受到主宰东方的奈特的保护;库波思乃夫受到主宰西方的塞尔克特的保护。新王国之后,木乃伊制作师把上述4个内脏进行处理后重新放回死者的胸腔内。不过,许多墓室里,仍然有4个容器,因为人们希望继续享受原来8个神所提供的多重保护。
《亡灵书》是古埃及流传下来的一种最著名的陪葬文献,通常在草纸上书写用来帮助死者在来世渡过难关、得到永生的咒语。古埃及人埋葬死者时,通常都会放置一本富有神秘色彩的《亡灵书》,以指导亡灵通过审判得到永生。因此,《亡灵书》也成为研究古埃及社会思想,以及丧葬风俗的重要史料。
《亡灵书》 局部
展览展示的《亡灵书》残片为莎草纸质,上有31行用黑色墨汁书写的祭司体象形文字。文字上方有附图,最右边是一头象征复活的圣牛。由此向左可以看到一口木棺,艺术家刻画了死者坐在其中的形象,表达死者复活的意念,棺材的两边分别放着两个葬瓮。再向左看去,一具立着的木乃伊和坐着的木乃伊相对,表示死者自由活动的能力或者至少是潜力。再向左,是两个长着鹰头的拉神,他们面对面端坐,表示日夜交替和生死循环。在最左边,可以看见站着的死者与一只狒狒一起,向端坐在圣船上的太阳神祈祷。在狒狒的上方,代表智慧神图特的鹮依稀可辨。而在圣船的船头上,则可以看到象征荷鲁斯的隼。
布提俑是古埃及人对放置在墓室的小雕像的称呼,最早出现在中王国时期。在象形文字里,乌萨布提的意思是“回答者”。按照古埃及人的来世观,死者在冥界复活以后,需要做繁重的体力劳动。这些小雕像的任务就是当其主人呼唤它们的时候,应声去代劳。根据每个乌萨布提不同的职能,古埃及艺术家们制作和刻画它们时区别对待。有的乌萨布提手持种地用的工具,有的则肩背篮子,而且它们的身上刻写着它们在来世应承担的工作,还有诸如“我会随叫随到”之类的文字。这个习俗一直持续到公元前1世纪才消失。
乌萨布提的样貌千变万化,材质多样,如木材、石材或埃及釉。它们身上的配饰,如假发、首饰、护身符也各有不同,并且呈不同的姿态,如“磨面粉状”。赛斯王朝时,出现了统一形制:木乃伊装扮,立于底座上,背后靠柱,戴假发,面露微笑,手拿锄和镐,下半身刻写格式化的经文。乌萨布提一般由设在宫廷或神庙里的工坊制作。在墓室中,它们被放在死者的棺木外面或里面,或者集中放在一个箱子里。这些箱子起初模仿棺材的形状。之后,有丧葬情景作为装饰。
《乌萨布提》,材质为大理石,年代为新王国时期,第18王朝(公元前16世纪中期至公元前13世纪)。
众神的守护——“以神为本、与自然共生”的精神信仰
宗教是古埃及文明发展的重要根源,在其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古埃及人的精神世界和信仰体系是以神为本的。他们认为,人、神与自然和谐共生,神与人之间的活动能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因而,自然界的一切力量都被赋予了神圣的色彩,并能传达出永恒的神秘信息。为了获得众神的庇佑,他们修建神庙,举行各种祭祀活动,佩戴并随葬护身符。此外,他们还相信多数的神在冥界仍然能发挥作用,亡灵通过神的审判才能获得重生。
古埃及人笃信多神崇拜,人们崇拜的各类神灵达2000多位。其中,较重要的主神有阿蒙、阿吞、伊西斯、荷鲁斯等。在古埃及人心中,不同的神灵有着各自不同的角色和作用,他们不仅能维系国家正常运转,而且能保佑丰收,确保家庭成员的健康与安全。其中,太阳神拉和冥神奥西里斯在众神中地位最高,对他们的信仰寄托了埃及人热爱现世、期望来世的情感。
拉神是古埃及最重要的神之一,他的崇拜中心是赫利奥波利斯(意为太阳城)。从第五王朝(前2494—前2345年)开始,古埃及国王被称为“拉之子”,说明拉的地位此时崛起。拉一般被描绘成隼或者长着隼头的人。根据源于这座城市的神话,拉生育了空气神舒和湿气神泰芙努特;舒和泰芙努特生育了地神盖伯和天神努特;盖伯和努特生育了奥西里斯和伊西斯、赛特和涅芙狄斯两对神。上述神组成了古埃及势力最强的九神会。
在古埃及,伊西斯抚育荷鲁斯的塑像,既是虔诚的信徒祭奠万物之母伊西斯的供物,也是求子心切的人许愿和还愿时献给女神的物品。这一形象也被认为是圣母玛利亚怀抱耶稣形象的雏形。为了躲避赛特的追杀,伊西斯逃到尼罗河三角洲一个隐蔽的地方,在那里把荷鲁斯养育成人。她不仅是贤妻良母的典范,也是受压迫者的保护神、妇女的助手、弱势群体的安慰者。
《伊西斯怀抱荷鲁斯雕像》,材质为青铜,年代为王朝后期,第26王朝至第30王朝(约公元前664-前332年)。
奥西里斯是古埃及最为重要的神之一,主要象征植物的枯荣和生命的循环,因此,呈现为木乃伊状。根据传说,奥西里斯是远古时统治埃及的国王,后被赛特谋杀并分尸。阿努比斯在埃及各地寻找到奥西里斯尸体的碎块,通过把它们加以拼接并制成木乃伊,使奥西里斯复活。按照古代埃及人的来世想象,每个人死后都有像奥西里斯一样战胜死亡并复活的潜能。
对神圣动物的崇拜也是古埃及宗教信仰的显著特征之一。古埃及人崇拜鳄鱼、猫、豺狗等,不同的动物形象通常被用来表达不同的象征意义。到王朝后期,古埃及人从对神明的尊敬转向对神祇动物化身的崇拜,认为世间的动物是神对人的恩赐,是顽强生命力的象征。因此,在其宗教信仰中,动物本身就是神。
猫因为能捕杀蝎子、蛇、鼠等危害人类的动物,很早就受到埃及人的重视,并且从古王国时期开始成为宠物。展品《猫木乃伊》将猫的面部特征直接描绘在亚麻布上,缠裹猫身的亚麻布被编织成同心菱形图案。在尼罗河三角洲的布巴斯提斯地区,呈现为猫或猫头人身的巴斯塔特女神受到极度崇拜。被人供奉的猫死后会被人们用香料涂身、放入特制的棺材内,埋葬在供奉猫的神庙周围的墓地里。不少人甚至把猫木乃伊作为献给巴斯塔特的祭品,希望借此得到女神的眷顾。猫木乃伊成了许愿和还愿物。
《猫木乃伊》,材质为动物纤维、亚麻,年代为罗马帝国时期(约公元前30-公元395年)
隼是荷鲁斯的主要表现形式。作为奥西里斯与伊西斯的儿子,荷鲁斯是古埃及神话中国王的化身、王权的象征和替父报仇的典范。荷鲁斯最重要的崇拜中心是希拉康波利斯。他最初是苍天之神,从前王朝时期(前3500-前3050)开始,成为国王和王权的保护神。后来,在奥西里斯神话中,荷鲁斯成为奥西里斯和伊西斯之子,他们构成了阿比多斯的神圣家庭。
古埃及神话称阿努比斯由赛特的妻子涅芙狄斯与奥西里斯所生。奥西里斯被赛特杀害并肢解后,阿努比斯通过把奥西里斯的尸体制作成木乃伊促使其复活。奥西里斯成为冥王之后,阿努比斯充当其助手。豺狗形象的阿努比斯被奉为木乃伊制作师们的保护神,相传这些人工作时佩戴豺狗面具。在古埃及人想象的来世审判庭里,阿努比斯负责用天平称量死者的心,以评判死者是否有进入来世的资格。
为了让自己在今生和来世都得到保护,古埃及人会佩戴或随葬各种形状的护身符。它们被认为具有某些特殊的益处,可以使佩戴者辟邪消灾,得到保佑,甚至逢凶化吉。古埃及的护身符种类多样,通常以神灵、身体的部位或动物等为原型,蕴含着人们的象征性思维,也成为我们了解古埃及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的窗口。
2500年前,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就曾写道:“我将为埃及写下浩繁卷帙,因为没有哪个国家拥有如此之多令人难以置信的伟大奇迹,也没有哪个国家拥有如此之多难以用语言形容的浩大工程。”
2500年后,古埃及文明的非凡魅力依然未曾消减。静静的尼罗河、巍峨的金字塔、宏伟的神庙、神秘的象形文字,仍旧见证着古埃及昔日的辉煌。古埃及人以自己独特的人生观、审美观创造出灿烂的古埃及文明,其建筑风格、宗教信仰、文化艺术等经后世的广泛传播与不断融合,为西方乃至世界文化都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同时,更留给我们无尽的想象与沉思。
(本报综合报道,图片由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提供)
资料来源:中国民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