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鲁王》是有史以来第一部苗族的长篇英雄史诗,主要流传于贵州省紫云县,分散流传于邻近的罗甸县、望谟县、平塘县,另外贵阳花溪、清镇、镇宁、关岭等西部苗族地区也有少量流传。它的创作年代可以追溯到《诗经》的创作时期,几千年来一直在民间流传。《亚鲁王》讲述的是苗族的第十八代苗族首领“亚鲁王”的故事,是一个真实但被神化的人物。故事中他造出了日、月、山、地,让自己的部族在平原地区过上了富足的生活。但是,他拥有的宝物“龙心”引来两个亲哥哥的嫉妒,并导致了战争的爆发。亚鲁王不得不带着王妃、王子和族人长途迁徙,退居到难以生存的山地,刀耕火种,重新开始生活。但他的哥哥们仍然紧追不放。最终,亚鲁王奋起反抗,保卫家园。《亚鲁王》涉及古代人物上万人,几百个古苗语地名,十几个古战场。有开天辟地、万物起源、宗教习俗等历史与神话相隔的传说,是展现苗族古代社会的“百科全书”。
《亚鲁王》的流传基本不借助文字而是靠口口相传,而且大多是在送灵仪式上唱诵,具有神秘色彩。麻山地区有25个乡镇,18万人口,而会唱《亚鲁王》的歌师,每个村寨大约都有四五人,据当地估算,歌师总数约达3000人。2009年,中国贵州省安顺市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对《亚鲁王》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中国民协专门立项派出专家调查组深入贵州采集信息,这部作品才真正进入当代文化界的视野,经过三年的采集整理,《亚鲁王》第一部于2012年2月出版,第二部仍在采集整理中。
2010年5月18日,中国文化部公布了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名单(新入选项目)。由贵州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申报的“亚鲁王”,列入民间文学项目类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编号:Ⅰ-118
类别:民间文学
申报地区或单位:贵州省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
参考资料:国家民委文化宣传司组织编写《国家级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集解》,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