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骏马和歌是哈萨克的翅膀”。哈萨克是酷爱音乐的民族,民歌是哈萨克族民间日常生活中表情达意的主要表现形式,在哈萨克族民间音乐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哪里有哈萨克族的毡房,哪里就有民歌的高亢的歌声。哈萨克人的一生是伴随着歌声度过的,祝贺新生婴儿诞生唱“祝诞生歌”,举行婚礼唱“劝嫁歌”、“揭面纱”等一套“婚礼歌”,亲友离别唱“别离歌”,节假日亲朋相聚相互对唱,亲人去世要唱“送葬歌”。唱歌成了他们的习俗,是他们的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
哈萨克民族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天山以北的伊犁、阿勒泰、塔城等地区,世世代代以游牧为生,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独特的地理环境,独特的气候条件,独特的劳作方式及生活习性等因素,养成了哈萨克民族吃苦耐劳、豪迈爽朗的性格,同时也孕育了哈萨克民族独特的草原文化,民歌就是其中突出的民间艺术形式。哈萨克族民歌的曲调中,普遍溶入了呼叫性调子,带上这种高亢嘹亮的旋律,哈萨克族民歌突显了独特的粗犷豪迈的风格。
弹拨乐器冬不拉,是哈萨克族民歌演奏的主要乐器,民歌的演唱有弹唱,也有独唱和对唱等几种艺术形式。哈萨克族民歌形式多样,表演灵活,因此,流域很广,深受各族人民的喜爱。
按内容哈萨克民歌可分为谐歌、赞歌、哭歌、情歌四类;按传统的民间音乐可分为“奎衣”和“安”两大类。“奎衣”就是器乐曲,用冬不拉演奏,一般是单个乐曲,也有若干个乐曲联结演奏的套曲。“安”就是歌曲,一般曲目都比较短小,曲调优美动听,易于上口。著名的哈萨克族民歌《玛依拉》、《我的花儿》、《可爱的一朵玖瑰花》、《燕子》、《亲爱的我的宝贝》等已成为国内乃至国际声乐坛上经常演唱的保留曲目。如著名的《玛依拉》,传唱久,影响大,就是突出的表现。“玛依拉”是一位哈萨克族姑娘的名字,传说她长得美丽,善歌善舞,牧民们常常到她的帐篷周围,倾听她美妙的歌声。民歌《玛依拉》鲜明地刻划了开朗活泼、惹人喜爱的哈萨克姑娘的性格特征,民歌中轻盈明快的曲调,柔美明朗的旋律,把这位天真美丽姑娘的形象,表现得惟妙惟肖。整部歌曲散发着浓郁而独特的草原风味。
哈萨克族民歌的职业演唱者,被称作“阿肯”,深受哈萨克族人民群众的爱戴和尊重。每年水草丰茂的时候,都要举行传统的“阿肯弹唱会”。各地的“阿肯”都要献出自己的拿手好歌曲,献给人民群众,交由裁判裁定胜负。这是一种演唱和诗歌即兴创作的艺术大赛,是哈萨克族民歌艺术的大展示。由新疆维吾尔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申报,经国家批准,哈克族民歌入选国家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哈萨克族民歌(网)
编号:Ⅱ-148
类别:传统音乐
申报地区或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参考资料:国家民委文化宣传司组织编写《国家级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集解》,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