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全部分类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字 > 非物质文化遗产 > 非遗项目 > 传统音乐  > 详细页面

蒙古族绰尔

来源:国家民委文宣司组织编写 2017年12月05日 阅读量:

  “绰尔”也称为“潮尔”或“抄儿”,意为“回声”、“和声”、“回响”。绰尔是流传于新疆阿拉泰蒙古族聚居地区的一种吹管乐器。因为制作材质多为木质,所以也称为“冒顿潮尔”,是蒙古族多声部潮尔音乐体系之一。

  绰尔具有悠久的历史,是继浩林潮尔之后产生的古老吹管乐器。该乐器多用灌木植物“扎拉嘎”的茎杆制作而成,也有木质和竹制的绰尔。绰尔的制作原理是把原材料从中间剖开,掏空填充物成槽,然后将两槽和在一起用羊食道管从管中穿过套住,最后风干即成。风干后再管上开音孔,管子粗细多为成年男子拇指般大小或根据制作材辩而定。太细音色过于明亮,太粗不易出声。管身两端通透.竖吹,无簧片,管身开三孔。绰尔的演奏方法别具一格,演奏方式不同于其他民族的吹管乐器置于唇边吹出旋律。绰尔是双手竖着持管,将吹口含在嘴里,靠近门牙右侧,抵住靠近上牙膛的牙壁吹出乐曲。吹奏前,演奏者先从喉管中发出低沉的持续音,运用口腔中的气流吹出旋律,从而构成两个声部的多声部音响。在指法方面,左手在管身下方,左手食指摁最下方音孔,左手拇指左手食指呈“八”字摁任中问音孔,右手食指摁最上端音孔,右手中指、无名指和小指自然放置右手食指旁。绰尔的音色独特,古朴苍凉,深沉凝练。其乐曲内容多为赞美故乡美景山川河水、飞禽走兽的模仿和对人和英雄的赞美等方面,代表性曲目有《阿尔泰的赞颂》、《枣遛马》、《叶敏河的流水》等。

  绰尔音乐在潮尔体系中独具特质的多声部音乐形式,它是人声与器乐声两者相结合的音乐形式,它以独特的演奏技巧和古朴沧桑的音色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广泛运用在声乐、器乐等领域中运用。2008年蒙古族绰尔成功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编号:Ⅱ-134

类别:传统音乐    

申报地区或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地区

参考资料:国家民委文化宣传司组织编写《国家级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集解》,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4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