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全部分类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字 > 非物质文化遗产 > 非遗项目 > 传统音乐  > 详细页面

蒙古族马头琴音乐

来源:国家民委文宣司组织编写 2017年12月05日 阅读量:

  马头琴是蒙古族传统的拉弦乐器,因琴头雕有马头而被人称之为“马头琴”。马头琴蒙语称为“莫仁·胡兀尔”,“莫仁”为“马”的意思,“胡兀尔”为“琴”的意思。蒙古人被誉为“马背民族”,与马的感情很深,在逐水草而迁徙的生活生产方式中,马不仅是蒙古人的交通工具,也是蒙古人最为忠实的伙伴。因此,在民间关于马的传说,以及有关马的歌曲、舞蹈非常多,马头琴乐器充分体现了蒙古民族的游牧文化特征。

  马头琴为二弦拉奏乐器,由琴头、琴柱、琴箱、琴弓、琴弦、弦轴、琴码等部分组成。马头琴一般为纯四度定弦,其音色柔和、浑厚而深沉,洪阔而醇美,富有草原风味。传统的马头琴乐器的琴箱正反面蒙有皮膜,因而其音量小,表现力差。而改良后的马头琴,琴箱一般由色木、榆木、花梨木、红木或桑木等硬杂木制成,呈正梯形,音色不仅保持了原有的风格,且音量增大,表现力极为丰富。

  演奏马头琴,通常采取坐姿,将琴箱夹于两腿中间,琴杆偏向左侧。左手扶琴,右手执弓。左手虎口自然张开,拇指微扶琴杆。左手食指、中指通常用指甲根部顶弦,无名指、小拇指采用指尖顶弦。右手执弓时,以虎口夹住弓柄,食指、中指放在弓杆上,无名指和小拇指控制弓毛。蒙古族有许多杰出的马头琴演奏家,他们在继承、发展马头琴艺术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较著名的有色拉西、巴拉干和桑都仍等。

  20世纪50年代起,随着马头琴的改良,其演奏技巧更加成熟化、表现力方面更加多样化。马头琴不仅为民歌和说唱伴奏,也有独奏、合奏、重奏及协奏等演奏形式,并且登上了大雅之堂赢得了专家的赞誉,蜚声海内外。马头琴的优秀曲目有《朱色烈》、《苏和的小白马》、《初升的太阳》、《叙事曲》、《万马奔腾》、《草原连着北京》、《草原音诗》等作品,并出现了一大批非常优秀的演奏家如齐·宝力高、达日玛、布林、李波等。2006年,马头琴音乐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民间艺人齐·宝力高和布林被指定为传承艺人。

传承人布林 楚高娃摄

马头琴重奏 楚高娃摄

编号:Ⅱ-35

类别:传统音乐    

申报地区或单位:内蒙古自治区、 吉林省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

参考资料:国家民委文化宣传司组织编写《国家级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集解》,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4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