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善地毯织造技艺
内蒙古高原气候寒冷,生活在这里的蒙古人民在生产生活中用羊毛编制成各种生活物品,如用羊毛编制成的地毯其手感舒适、防潮隔寒、冬暖夏凉,其图案朴素、古典优美、高贵华丽,具有实用与欣赏双重价值,广泛运用于农牧民的日常生活中。
内蒙古的阿拉善地毯是中国地毯五大路系之一,被誉为大漠的一朵奇葩,以其精细独特的做工和淳朴秀美的图案在大漠戈壁独树一帜,被尊为地毯技艺的鼻祖。阿拉善地毯是继承了阿拉伯和京城宫廷地毯的传统,至今有270多年的历史。据记载,1730年定运营(现巴彦浩特)城兴建后,地毯织作技艺从新疆经宁夏传入阿拉善。此后在阿拉善地区仅定运营相继就有二十多家地毯作坊。阿拉善地毯制作工艺以手工为主,其工艺极为复杂,需要经过图案设计、配色、染纱、上经、手工打结、平毯、片毯、洗毯等多道工序加工,如此繁琐的工艺,使得制作一块毯子的时间需要几月到几年不等。制作地毯的工具需纺线车、染缸、织做架子、耙子、剪刀等。阿拉善三蓝仿古地毯以苍天厚土的蓝黄为主色调,具有“庄重、典雅、深沉”的艺术风格。阿拉善地毯加工工艺精巧,图案琳琅满目,别具风姿,或素雅清秀,或活泼明快,或古色古香,或新颖激越,令人赏心悦目,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阿拉善地毯的图案通常是由中间的花纹和边缘花纹组成。边缘花纹的图案与色调,一般与中间部分的花纹相称。比如,中间部分是棕色,边缘花纹的颜色也是棕色,有时也配绿色或黄色。中间部分是兰色或天兰色时,边缘花纹通常是浅黄色。
阿拉善地处漠北,风沙大、地脉干燥,土种羊毛鳞粗、洁白,物理性能极好,织出的地毯具有质刚、弹性强、拉力强、光泽好的特点。2008年,阿拉善地毯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民间艺人刘赋国被指定为传承艺人。
维吾尔族地毯织造技艺
新疆是世界地毯的发祥地,新疆地毯素以历史悠久、技艺高超而驰名于世,是新疆传统的民族工艺美术品,主要出口商品之一。
和田是新疆地毯的故乡。关于和田地毯来历,民间传说,在和田的玉龙喀什河畔有位叫阿克西凡的农民,他聪明勤奋,充分运用当地的棉花、羊毛特产,研究出用棉线做经线,用羊毛线做纬线织扣栽绒的办法织出地毯。同时,还用当地盛产的核桃皮、石榴花、沙枣皮等植物的果皮、茎、叶拌上铁锈发酵染色,使织出的地毯绚丽多彩。他的发明创造很快流传到和田、喀什等地,后来人们把阿克西凡称之为“地毯之父”。
和田地毯是新疆维吾尔族地毯的代表作,其历史十分悠久,早在两千年前,和田就有盛行地毯的记载。1959年和田地区民丰县的古精绝国故址的墓葬中,出土了一块地毯残片,经考证为东汉时期的物品。这是我国历史上发现最早的地毯实物。同时出土的一批怯卢文木简上已有“地毯”、“和田地毯”等字样。考古足以证明,新疆织地毯的历史已在2000年以上。
2000多年来,维吾尔族地毯在内容、纹样、色种、花纹、生产规模和生产质量等方面有很多变化。新疆维吾尔族地毯图案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而且也是一种历史记忆。新疆地毯图案所包含的深层意蕴,在一定的程度上反映了维吾尔族文化的发展脉络。新疆地毯文化是以维吾尔传统文化为核心,不断吸收外来文化的各种元素,经过历史的积累和发展,逐步形成的一个历史文化体系。
维吾尔族地毯的原料上乘,采用著名的半粗毛,羊为当地的优良异质半粗毛羊品种,毛质纤维粗而不粘,坚韧而富有弹性,耐拉耐压,强度大,宜织造,光泽如丝,染色鲜艳,色彩固着力强。用这种毛线织造出的地毯,毯面薄平、工艺考究,长久不变,使用年限可达百年之久,是艺术价值很高的收藏品。毛线颜色用天然植物色素染成,色彩柔和,经久不褪,古朴大方。20世纪60年代后期,采用了酸性媒介染料和蒸汽染色声染工艺,丰富了染色毛纱的种类,能染出400多种不同色彩,使地毯图案设色更加绚丽多彩,协调明快。
制作毛线有独自的特色。将羊毛捻成毛纱,以“Z”向加捻(即反手),再染色,然后根据需要将毛纱合股,分别用做经线,地纬、绒纬(俗称绒头);最后,织毯时将一组经线与上下交织成平纹式的基础组织,再将经过染色的绒头按一定程序栓结于基础组织的经线上,以此显示出地毯的不同色彩与图案、纹样。
和田地毯图案自成一格,色调高雅,在彰显维吾尔族的艺术特色的同时,吸收融入了东方民族的艺术特色。它的构图多以绚丽多彩的植物花、果、枝叶为纹样的基本造型,也有风趣横生的各类动物纹样。往往把各类植物和动物纹样加以扩张变型,并辅以有变化的几何形纹理,构成了别致新奇而充满民族风味的图案。图案设计题材广泛,内容纷繁,联想丰富。按图案内容和形式可分为石榴花、蜡花式、波浪式、波斯式、散点排列式、洋花式、五枝花式和博古式八大类,此外,还有人物、花鸟和风景挂毯等,图案端庄典雅,有强烈的装饰性和实用性,很高的审美价值,每一件地毯都是品味高雅的艺术品。
立机织作是和田地毯织造的特点,通常采用“森纳”结扣法(或称伊朗结扣法),用这种结扣法织造的地毯,若是局部被破损,整体地毯的使用寿命不会受到影响。地毯图案上的打结,全是手工编织,织工的精致细密,须经过十数道复杂的工序。
维吾尔族地毯是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手工艺品,它集绘画、雕刻、编织、刺绣、印染等手工技艺于一体。或悬挂于厅堂之壁,或展铺于室内走廊,毯面光泽平滑,毯板挺实柔和,美观大方,色调鲜丽,是理想的家庭、宾馆陈设的高级用品。地毯品种繁多,花色斑驳烂漫,大都花纹对称、整齐,线条粗犷,对比色彩强烈。就用途而分,有铺毯、挂毯、座垫毯、拜垫毯,褥毯等。
和田地区洛浦县织造地毯历史悠久,闻名中外,是古老的“和田地毯之乡”,产品远销伊拉克、沙特阿拉伯、土尔其等20个多国家和地区。洛浦县是古丝道上的明珠。经洛浦县人民政府申报,维吾尔族地毯织造技艺被批准录入国家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手工羊毛地毯是和田地区民族特色产业,有着独特悠久的历史文化特色和强烈的地域文化特色。为更好地传承传统维吾尔族地毯织造技艺,防止技术断层失传,自治区文化厅授予和田地区洛浦县的买吐送·吐地、布合地且汗·依明,为维吾尔族地毯制作技艺传承人。
维吾尔族地毯的艺术
编号:Ⅷ-110
类型:传统技艺
申报地区或单位: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洛浦县
参考资料:国家民委文化宣传司组织编写《国家级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集解》,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