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吾尔族的传统民居以土坯建筑为主。新疆地区降雨量少,昼夜温差大,为了适应这样的自然环境,维吾尔族人民取粘结性强的土质建房,这种土质容易脱水成型,并且就地取材,创造了隔热性能良好的平顶土坯,垒起的土墙厚实,屋顶一般平坦,窗子又少,这样的房子保暖性良好。
室内的土炕是实心,有的是空心炕,取暖性能好。土炕高约30厘米,供起居坐卧。墙壁厚实,上开壁龛,放置食物和用具,有的壁龛组成各种几何图案,增加其美观,墙上挂有壁毯和石膏雕饰。石膏质地细腻、洁白,石膏花饰多用于墙顶边缘、壁龛周边的带状图案,或者用于壁面尖拱形图案,或用于顶栅的圆形、多角形图案。图案取材于牡丹、荷花、葵花等花卉。石膏粉花饰中的植物纹与几何纹,组合自然,疏密有致。
维吾尔族民居建筑常取彩画、木雕、拼砖等作装饰材料。彩画色调浅淡,线条柔和,点缀在顶棚边缘,突出简洁之美。木雕主要用于柱子、梁、枋和门窗装饰,花纹取材于桃、杏、葡萄、石榴、荷花等植物花卉。原色木雕花饰,有古朴而厚重之感;涂加彩绘呈华丽明媚之色,雕刻的艺术上有线雕、浅浮雕及透雕等;拼砖技艺,其花纹为各种几何纹,主要用于装饰砖砌的墙面、台基、柱墩和楼梯等处,拼合奇巧。
厅室布置整洁朴雅,白中泛蓝的墙壁上挂壁毯,床铺紧靠墙,被褥均展铺在床罩或毛毯下,床上只放一对镂花方枕,显得干净整洁。屋子中央放长桌或圆桌,家具及陈设品用钩花图案装饰巾遮盖,美艳靓丽。门窗挂丝绒或绸类的落地式垂帘,并衬饰网眼针织品,高雅而贵气。地面以民族图案来装饰,别具风情。庭院中多种植花卉、果树和葡萄,环境雅静清新。
根据气候特点和不同的习俗,南疆和北疆的民居风格也有差异。
南疆天暖,民居建筑以户外活动场所作为中心,环绕中心场周围、建筑周围均带有外廊,自然构成了一个内向性的独立院落。们称之为“阿以旺”式、“阿克赛”式民居。在装饰风格上,轻外部而重室内。外廊、顶棚、门窗,多用木雕,并装饰藻井和艳丽的彩画,手法细腻,内容丰富。用于室内墙面壁龛等处的装饰很讲究,运用的石膏花图样纹案,以植物纹或几何纹居多,也有维吾尔文字图案。
维吾尔族民居建筑风格受阿拉伯建筑文化的影响很大,其建筑上的装饰图案、纹样、色彩和一些构件的构图,融进了外来文化,丰富了内涵。
北疆吐鲁番盆地全年几乎无雨,吐鲁番盆地的维吾尔族民居,则在与自然的长期斗争中,积累了经验,为适应气候特点,就地取材,用地下生土打成的土坯建造民宅,房屋为单层或双层并带有半地下室的土拱平顶房。院子周围平房和楼房相互穿插,有土坯砌的花墙、多种形状的拱门,还有平台和葡萄棚。以过道来连接各组房间之间由葡萄棚或天棚。把渠水引入到院里,庭院中种植花卉、果树和葡萄,是避日纳凉,弹唱休闲、餐饮待客的场所。室内的外装饰很简洁,墙面只用木模压印图案花纹。
现在吐鲁番吐峪沟东西两岸山坡上,现存的四五百年前的黄粘土窑洞民宅,呈四方形,或长方型,1.5米至2米深,经济实惠、冬暖夏凉、造型美观,不但有审美价值,还有史料价值。
伊犁地区维吾尔族人的房子,因那里寒冷多雨,住宅多用砖、土木建造坡顶房屋。房屋与果园之间,用葡萄棚之类的绿篱分隔开,绿篱与房屋外廊搭接,组成凉爽的户外生活场所。门廊有挂落和栏杆,用浅蓝作墙面和顶棚的底色,木门和窗板为装饰性木雕。室内陈设很讲究,墙上挂壁毯、窗悬大幅织花窗帘,充满浓浓的民族风情。
喀什、和田的维吾尔族民居多为砖砌,不讲究朝向,室内多壁龛和石膏花饰,精美华丽。装饰颜色多为绿色,是他们信奉伊斯兰教的标志。
2011年,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申报,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遗产名录。
维吾尔族民居
维吾尔族清真寺建筑
编号:Ⅷ-212
类别:传统技艺
申报地区或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
参考资料:国家民委文化宣传司组织编写《国家级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集解》,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