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全部分类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字 > 民族旅游 > 民族旅游知识  > 详细页面

民族地区旅游概述

来源: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编辑整理:谷琴芳 2018年05月22日 阅读量:

  民族旅游(Ethnic Tourism)在国外被称为 Aboriginal Tourism或Indigenous Tourism(土著/原著民旅游),在中国台湾地区又被称作异族观光,它是一种根据当地人口和 社会文化特征来命名的旅游形式。“民族旅游”一词最早是史密斯在1977年提出,他将其定义为“销售给公众的离奇有趣的本土具异族情调的民族习俗”,自此引发了关于“民族旅游”广泛的讨论。

  一般而言,民族旅游是指旅游者前往少数民族(土著民族)的居住地区旅游,但是也有少数学者认为民族旅游是移民集中生活的社区旅游,这些移民是从其他国家或地区迁徙而来的在迁入国处于非主流地位的民族成员。国外学术界对“民族旅游”是从三个方面进行定义: 首先,都明确“民族旅游”是一种旅游形式; 其次,标识民族旅游与其它旅游形式内容方面与之不同之处,即“异族情调”或“异族文化”;最后,“民族旅游”还涉及到复杂的“民族关系”,即主体民族和其他民族之间的关系。民族旅游本质的争议主要在于对旅游地的作用是“剥削性的”或是具有“发展作用”,还是二者兼有? Hinch T.和R.Butler (1996) 指出民族旅游的本质在于:它是另一种形式的殖民掠夺,还是促进当地发展的有效途径。

  国内学者一般是以民族与民族文化的区别为基础,将“民族旅游”与“族内旅游”区分开来,即以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旅游业为主要研究对象。国内学者在研究民族文化旅游时,经常使用“民族文化旅游”“民族地区旅游”“少数民族地区旅游”“民族风情旅游”“少数民族风情旅游”“民族旅游”“少数民族旅游”“少数民族专项旅游”“民族民俗旅游”,以及“民俗旅游”“民俗文化旅游”“民俗文化村”“民俗旅游村寨”“民俗特色旅游”“区域民俗文化旅游”“民俗旅游学”“民俗风情旅游”“生态博物馆”等概念。这些概念互有重复,有些则含义略有不同,反映了研究者们对一些基本概念的使用,还存在着一些分歧,尚未达成一致。但总体上看,它们都以某一地区的民族文化为基础,通过某种方式或从某种角度对民族文化形式及内涵加以产品化体现,构成为旅游者提供旅游经历的一种吸引物。

  从国内外民族旅游的定义来看,民族旅游的特征大致具备以下四点:第一,民族旅游所指民族是一国的非主体民族,他们可以是发达国家保护区的土著民族,但更多是指不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少数民族。少数民族居民作为被游览者,是民族旅游产品的组成部分之一,具有主人和被消费商品的双重身份;第二,民族旅游是一种跨文化的交流形式;第三,从旅游资源的角度讲,它指的是民族地区独特的民族文化和自然环境,其中民族文化是民族旅游的核心吸引物;第四,由于大多民族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对落后,民族旅游往往成为民族地区脱贫致富的主要途径。

  也有国内研究者认为民族旅游还包括汉族旅游,指出民族旅游是文化旅游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开发不仅仅是少数民族文化的开发,汉民族的文化也需要进行旅游开发,事实上,现在以文学作品以及开发的民族文化旅游产品中,汉民族文化开发的也不少。因此,民族旅游应该从中华民族文化的整体性考虑,至少应该具有以下含义:第一,其他旅游形式相区别,民族旅游的的地指向为全国区域,打破了局限于少数民族的区域,使得研究更有广泛意义。第二,民族旅游功能更大。中国民族是多元一体化的民族,少数民族需要吸收汉族先进的文化,同样,汉族也需要兼容并包地吸纳少数民族创造的优秀文化成果,通过旅游这个载体,使得中华民族各族文化的传播与交流更加密切,促进民族间理解与沟通,维护民族的稳定与团结,共同努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早实现作出贡献。第三,民族旅游开发得当,能够起到促进文化生态平衡和文化发展的作用,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旅游。第四,民族旅游的开发不但注重文化本身的开发,同时也要重视其文化氛围的营造和文化背景以及其文化依托的自然环境的协调开发,追求“天人合一”的旅游境界。

  民族旅游带来的影响非常广泛,涉及到政府和旅游代理商角色的转变、民族特性的修正和重构、艺术形式的变化、民族模式的形成,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顺应了全球化趋势,通过全球竞争、资本流动、劳动力转移带来了产业结构重组。第二,推动了东道主地区的社会产生文化变迁,对传统文化的影响既有同化和弱化,也有进一步复兴与发展。第三,在一定程度上作用于族群意识的形成,对于民族边界的保持、转化、重建有着重要影响。第四,催生着民族地区的社区参与意识。第五,促使民族地区的一些艺术品得到再生并重新流行。

  实践表明,民族旅游的发展在为民族地区增加就业机会、提高生活水平、优化经济结构、改善社区环境、复兴传统文化等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也有一定的负面影响。第一,由于缺乏科学的旅游发展观的指导,致使旅游规划走向功利主义。第二,游客经济的高压使得民族旅游将文化展现引向了商品化、舞台化、雷同化,旅游开发中的拿来主义导致旅游产品走向同质化。第三,旅游规划常常流于本本主义,规划文本缺少创新性和指导性。简言之,我们应该明确这样的事实,民族旅游并非单纯的经济活动,而是以民族经济为外壳、民族文化为内核的文化活动,而且民族旅游业辉煌的成绩背后所隐藏的巨大风险如环境破坏、传统文化冲击、结构性贫困、社会分层加剧,都是不容小觑的社会问题。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