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墙、木瓦、木烟囱、木栅栏……在长白山密林深处,有一座远近闻名的锦江木屋村,被誉为长白山“最后的木屋村落”。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这座一度人去楼空、日渐衰败的古老村落,再度热闹起来,重获新生。
长白山木屋源自金代时期女真人创造并居住的一种木质结构房屋,名叫“木刻楞”。20世纪80年代起,专家们在长白山一带发现了多处木屋村落遗存,其中,吉林省抚松县漫江镇锦江木屋村保存得最为完好。
尽管专家认为长白山木屋是重要的文化遗产、宝贵的旅游资源,但木屋村落几乎都在深山密林,多数面临日渐衰败甚至被废弃的命运。
与其他木屋村一样,锦江木屋村的村民自古靠山吃山,主要以伐木、挖参、渔猎等谋生。随着当地生态保护力度加强,长白山林区开始停伐禁猎,再加上交通不便,村民们谋生日渐艰难。
改革开放以来,锦江木屋村大多数村民尤其是年轻人纷纷走出大山,进城务工。全村70多户人家,只剩下15户居民,且多为留守老人。绝大多数木屋无人居住,年久失修,个别甚至出现坍塌现象。
村民于艳霞家里有一栋老木屋。由于儿子和儿媳外出打工,木屋长年无人居住,于艳霞觉得村子早晚得成为“空心村”,就标价3万元把木屋卖给了村里的其他人家。
就是这一笔买卖,让她后悔不已。
近年来,为保护木屋、激发木屋村的活力,当地政府投入资金对村里的古屋进行修缮,将整村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依托长白山旅游景区,大力宣传其独特的文化旅游价值。
2013年,锦江木屋村作为全国保存最为完整的满族古木屋建筑群,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木屋村声名渐起,各地游客慕名而来。
走进木屋村,只见原始森林掩映之下,全村近60栋房屋都用原木建造:以粗细长短相同的树干卯榫相扣为墙,外敷黄泥,挡风御寒;房顶铺着一片片木瓦,防水隔雪;烟囱选用空心老树做成,盆、勺、桌、椅等生活用品也用木头打造……
独特的森林木屋民居,浓郁的关东民俗风情,春有百花、夏有绿荫、秋赏彩林、冬玩冰雪……锦江木屋村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乡村旅游业迅速发展。
离开的村民从中看到了商机,不少人重返家园,搞起了乡村旅游。于艳霞开了间山村家庭旅馆,一家人忙得不亦乐乎,忙不过来,在城里上班的儿子回来一起帮着打理,儿媳也在村里展示传统满族剪纸。
“游客住宿,平时一位每晚五六十元,旺季时七八十元。”于艳霞说,没多久,她因为山村家庭旅馆床位不够,就跟村里人商量,买回一栋同样大小的木屋。“几年前只卖3万元,现在买回来居然花了40多万元,多花了10多倍的价钱。”
一卖一买,于艳霞既懊恼又高兴。懊恼的是,自己多花了钱;高兴的是,这说明木屋村的东西越来越金贵……
在当地政府指导下,于艳霞牵头成立了木屋旅游专业合作社。村民们或喂养农家猪,或提供柴鸡蛋,或做豆腐,或开办木屋旅馆……各家分工不同,利益共享,明码标价,规范经营。
极富特色的木屋村,名气越来越大。仅2017年,这个小小的村子就接待游客5万人次,许多摄影爱好者和影视剧组也慕名前来采风、取景。
游客多了,人气旺了,木屋就变成了“黄金屋”。“去年,参加木屋旅游专业合作社的农户人均收入三四万元,把木屋租给合作社一年的租金有2万元,长期没有进账的村集体也收入了10万元。”于艳霞说。
木屋村豆腐坊的女主人孟凡荣一边做豆腐,一边细心地给外国游客演示制作工艺。“本来以为木屋村一天不如一天,没想到现在真的能起死回生。我在这里生活了一辈子,现在是最好的时候。”孟凡荣说。
抚松县旅游局局长宋赫介绍,下一步,县里将支持锦江木屋村继续挖掘放山、狩猎和高跷秧歌等习俗,让更多民俗和文化遗产活起来,在吸引游客参观的同时,吸引更多年轻人回乡创业。
历经百年沧桑、隐于密林深处、保存完整的古老木屋村落,正赢得越来越多的关注,也正开启自己全新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