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全部分类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字 > 民族旅游 > 民族旅游线路  > 详细页面

沿黄公路内蒙古段交旅融合发展创扶贫新思路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网 自治区交通运输厅 2021年04月01日 阅读量:

  近年来,大众旅游全面兴起,交通与旅游的融合发展已经成为旅游业转型发展的新趋势。内蒙古沿黄高等级公路沿线依托独特的资源和文化优势,成为“交通+旅游”发展的新亮点。

  内蒙古沿黄公路全长674公里,东起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大路新区,西至杭锦旗巴拉贡镇,与31省道、110国道、京藏高速等互通,不仅加强了呼包鄂地区与乌海市、巴彦淖尔市、阿拉善盟等的互通互融,突破了沿线各县市互联互通的交通瓶颈,更为黄河旅游带建设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新机遇。

  资源赋能文旅融合

  内蒙古沿黄公路地处黄河大拐弯处,不仅是一条连接各城市缓解交通压力的交通线路,更是一条满载文化之路。黄河大拐弯处承载了几千年来黄河文化、草原文化、农耕文化和移民文化聚集、融合、传承、积淀的历程,沿线文化景观最能体现黄河文化多民族融合特征。尤为突出的是河套文化,以兼容并蓄的独特魅力成为黄河文化最独特的一枝。2018中国黄河旅游大会上,黄河河套文化旅游区被评为“中国黄河50景”。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旅融合需要文化资源的形式转化。内蒙古沿黄公路沿线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富集,目前沿黄公路两边紧邻的旅游产品主要有库布齐沙漠旅游景区、银肯塔拉旅游景区、河套文化旅游区等,既有国家5A级旅游景区响沙湾、七星湖沙漠旅游区、恩格贝生态旅游区等自然景观、5A级景区成吉思汗陵等已开发的人文景观,还有大量有价值但尚未产业化的资源,如河套文化旅游区留存有秦汉时期的水利文化遗存和清代以来水利工程遗迹,水利和农耕文化底蕴极为深厚,没有实现具体的旅游产品形式的转化。

  交通升级旅游业态

  拥有文化和旅游资源优势,并不能够代表该地区同样具有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优势。突出地域特色,提升旅游业的文化内涵和品位,不断创造和生产新产品,催生发展新业态,才能将资源优势转变为发展优势和产业优势,更加有利于产业发展,有利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区域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旅游交通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推动全域旅游、实现旅游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一环。交通是旅游产业发展的关键要素之一,是改变旅游资源空间结构和空间分布的重要载体。“交旅融合”的本质,从某种程度上是由于交通的改进,时间、空间和资源相应改善或提升利用效率,旅行者以低于以往的时间、体力、物质等成本,获取到更多的旅游资源和体验。沿黄公路将内蒙古中西部众多类型丰富、主题多样景观串珠成链,着力打造沿黄休闲观光经济带,构建“一体多元”的区域特色联动旅游吸引物和“点线结合、连线发展”的全域旅游、四季旅游新格局,力争为游客打造“快进、快出、慢游”的出行体验,推动了交通产业和旅游产业的全接触、深度融合。

  文旅产业助力脱贫

  沿黄公路不仅是内蒙古中西部地区交通通道,也寄托着沿线群众对黄河沿线产业发展的希望,托起群众脱贫致富的梦想。内蒙古将旅游产业作为扶贫攻坚的重要抓手,沿黄公路途经3个旗14个乡镇53个村嘎查,沿线居民在旅游产业的发展下就业机会增多。包头市旅游产业扶贫基地总数已达28家,旅游产业扶贫通过产业分红、产品收购、提供就业等帮扶形式有效带动群众增收,旅游产业在拉动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黄河流域旅游文化资源品位高、存量大、种类多、文化积淀深厚,沿黄公路将沿线历史文化资源转化为产业优势,在提升旅游产业的文化品位的同时,也为当地民众创收增收提供了新的机遇。沿黄公路正在成为一条真真正正的扶贫路、产业路、旅游路。

  自治区交通运输厅

  资料来源: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