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全部分类

您的位置:  首页 > 贵州分库 > 贵阳非遗 > 非遗项目  > 详细页面

青岩花灯戏

来源: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2019年11月05日 阅读量:

  花溪区所辖的青岩镇,位于贵阳市南郊30公里处,是花溪这个皇冠上最闪亮的一颗明珠,它不仅以其600多年悠久的历史而闻名,又以其明、清古建筑保存完好形成独具特色的人文景观而著称。这里山清水秀、人杰地灵、风情独特,于2006年被列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 2017年被评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跳花灯在青岩民间习俗中占有重要地位,从清朝开始流传。 清末民初,青岩花灯戏,从人员的组合到节目内容,表演形式都有较大发展,每年春节前,为了祈求神灵保佑“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由村民们推选出德高望重的能者牵头,组织爱好花灯艺术的村民举行各式各样的花灯表演活动。

  青岩花灯戏作为省级非遗名录,目前青岩有十多拨,其中青岩堡灯班、南街灯班活动最为频繁。

  青岩花灯戏一般在正月初二亮灯,跳到正月十五,择吉日化灯。青岩花灯戏灯种类繁多,主次共有23造,主灯有15造,分别是:头灯、尾灯、亭子灯、圆灯、茶灯、花坛灯、手灯、扇子灯等,均为手工制作。

  青岩花灯戏的表演形式有歌、舞、戏、说、唱、白等。花灯歌有50多种唱腔,跳花灯时唱腔多采用“仪式腔”、“折子腔”、“腔板调”,朗朗上口,青岩的村民们或多或少都能哼上几句。它的伴奏乐器以锣、小鼓、钹、二胡为主。二胡曲调悠扬,锣鼓铿锵。

  花灯舞有 “走颤”、“快耍”、“摆扭”、“滚元宝”、“门斗转”等舞蹈动作,随着唱腔而不断变换。花灯舞的突出特征是手不离扇、帕,载歌载舞,唱与做紧密结合。主角“唐二”与“幺妹”,扇和巾就是他们的表演道具。

  花灯戏中说唱孽白(孽,音lia,孽白为贵阳方言,意为插科打诨),让人们了解历史和民间流传的故事,分辨是非,青岩花灯戏大多诙谐风趣,舞步喜感十足。

  青岩花灯戏剧目大多取材中华民族传说、神仙故事,有《天官赐福》、《花子盘学》、《湘子度妻》、《举子进京》、《宴福桥还愿》、《古董借妻》、《郑德王纺鞋》、《岳婆嫌媳》、《花子闹房》、《小天官》、《董永卖身》等剧目。为贴近村民日常生活,经常表演的剧目《天官赐福》,就是一出祈福剧,该剧主要讲述天官携福、禄、寿三星、送子星、财神,下到民间,给百姓送子、送财、送福、送寿。

  青岩花灯的戏剧内容大多劝人向善,是民间文学在民间的重要传播途径,大大丰富了基层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它形式多样,语言生动诙谐,乡土气息浓郁,贴近百姓生活,始终为传播文明,针砭时弊,满足百姓多元文化的需求,发挥着无可估量的巨大作用。器乐、歌声、舞蹈、唱白组成了一台辞旧迎新的文化大戏。

  青岩花灯有着严格的祭拜仪式和表演程序。每年正月初二晚上八点接灯之后,全体灯班人员都会到戏台参加开光仪式。 开光仪式上还要备好祭品:猪肉、雄鸡、水果等,灯班师傅在点燃香、蜡、纸、烛同时,口中不断悼念吉言,以示来年风调雨顺、人畜平安、万事如意。

  然后再进行:

  拜灯:分别拜头灯、拜花灯、拜尾灯。

  请水:以示风调雨顺。

  贺石桥:旨为出门平安,诸事顺利。

  开财门:到寨门口处开财门,意为财源广进。

  贺土地:到土地庙前进行祭唱。

  贺花树:到花树前进行祭唱。

  贺台。在戏台上进行祭拜仪式。

  踩台,拜台。对着戏台进行祭唱。

  出台,既开始演出,一般演出第一个节目就是出大天关(天官赐福)。

  然后花灯班就可以出灯、跳灯、唱花灯了。

  正月十五过后,再选吉日化灯送神。

  青岩花灯戏的表演场地有两类,一类是用于白天表演的戏台,戏台多为木结构建筑的双层小楼。另一类是因为村民请灯,就会在村民家中或院坝内表演。

  青岩堡花灯班至今已有上百年历史,其源可追溯到清代末期,据传由孟关五星村祖师张海山传教。历经百年沧桑,青岩堡花灯戏已传承至第九代。

  (第六代代表性传承人刘明松的采访。)

  随着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村民文化生活更加丰富,智能手机基本普及,网络时代日益推进,村民的娱乐生活零散化和破碎化,加之花灯表演的市场化、专业化不足,传承了上百年的民间艺术面临着些许尴尬。将“青岩花灯戏”的保护工作列入当地政府和文化管理机构日常工作内容,建立民间自发的广泛的代代传演和政府自觉的保护相结合的机制,是使“青岩花灯戏”长期传承下去的基本保障。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