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位置】 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地处黔西北高原,是贵州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县。位于东径103°36′~104°45′,北纬26°36′~27°26′之间,西、南、北三面分别与云南省接壤,是云贵川三省的交通要冲,被誉为贵州的西大门。全县东西长116千米,南北宽105千米,距省会贵阳市365千米,国土面积6296.3平方千米。县境中部为开阔平缓的高原面,四周低矮,是贵州省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县。低纬度、高海拔、高原台地的地理特征,使这里的光能资源和风力资源为贵州之冠,威宁县城也因年平均日照数为1812小时,被贵州省气象学界命名为“阳光城”。
【行政区划及人口】 威宁县,居住着汉、彝、回、苗、布依等19个民族,总人口143万人,是毕节市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县,贵州省唯一由三个少数民族自治的县,全国五个由三个少数民族自治的县之一。
全县辖39个乡镇:草海镇、幺站镇、金钟镇、炉山镇、龙场镇、黑石头镇、哲觉镇、观风海镇、牛棚镇、迤那镇、中水镇、龙街镇、雪山镇、羊街镇、小海镇、盐仓镇、东风镇、二塘镇、猴场镇、金斗乡、新发布依族乡、岔河乡、麻乍乡、海拉乡、哈喇河乡、秀水乡、斗古乡、玉龙乡、黑土河乡、石门乡、云贵乡、兔街乡、双龙乡、板底乡、大街乡、六桥街道办事处、海边街道办事处、陕桥街道办事处、五里岗街道办事处。
【自然资源】 威宁县物产资源种类繁多,盛产马铃薯、玉米、荞麦等粮食作物,烤烟、芸豆、蘑芋等经济作物和苹果、黄梨、核桃、板栗等干鲜水果;中药材有党参、天麻、黄柏、三七、半夏、杜仲、厚朴等。马铃薯常年产量在25亿公斤以上,品质优良,为全国之冠。全县拥有成片草场和草山草坡320万亩,各类牲畜常年存栏达157.22万头(匹、只)以上,出栏77.47万头(匹、只)以上,已成为我国南方最大的畜牧业基地之一。是著名的“马铃薯之乡”“中药材之乡”与“南方落叶水果基地”。
威宁县畜牧业具有悠久的历史,元朝时期就是全国十大牧区之一,全县有草山草坡286万亩,千亩以上的连片草场34片,著名的有百草坪草场,面积达40余万亩。全县常年牲畜存栏达120万头(只)左右,是著名的“畜牧之乡”,绿色能源开发前景远大。
威宁县水能资源蕴藏量达52.5万千瓦;低纬度、高海拔、高原台地的地理特征,使这里的光能资源和风能资源为贵州之冠,风能理论装机容量达150万千瓦,太阳能光伏发电理论容量可达100万千瓦以上。
威宁县矿产资源也同样丰富。有煤、铁、铅、锌、铜、金、银等30余个品种,其中煤炭资源远景储量达50亿吨,铁矿石储量1亿吨,石膏储量59.8万吨,铅锌储量60万吨。
【旅游资源】 主要有座落在县城西郊被世界旅游专家誉为“高原明珠、皇冠上的宝石、世界级的景点”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草海,保护区面积120平方千米,水域面积25平方千米,区内生活着鱼类9种、越冬鸟类185种、10万佘只,其中有以黑颈鹤为代表的国家一级保护鸟类7种、灰鹤等国家二级保护鸟类20佘种,水生高等植物布满湖区,水草覆盖度达60%,是贵州省最大的天然淡水湖泊和完整典型的高原湿地生态系统,也是世界最佳湖泊观鸟区。还有独具特色的乌江源石缸洞、40万亩百草坪天然大草场等景观和其他历史文化遗迹等。
民族文化旅游开发项目,主要有热烈奔放的彝族火把节、庄严肃穆的回族古尔邦节、欢快明朗的苗族花山节等节日活动和民族歌舞,民族特色浓郁;有极富特色的民族服饰、背缮、挑花刺绣品、毛制品、地毯、回族剪纸、苗族腊染等各类民族民间工艺品。
参考资料: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