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窗
loading...
您好,欢迎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全部分类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字 > 非物质文化遗产 > 非遗项目 > 传统音乐  > 详细页面

阿里郎

来源:国家民委文宣司组织编写 2017年12月01日 阅读量:1049

  阿里郎(亦称做阿里岚等其他译名)是著名的朝鲜族民歌,在不同地方有不同版本,目前最常听到、最为普及的是流行于韩国京畿道一带的本调阿里郎,这一版本的“阿里郎”是1926年韩国同名电影的主题曲,该电影是韩国第一部剧情片,影响深远。后来该曲更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期间被用作韩国与朝鲜代表团的进场音乐。有观点认为“阿里郎”之语源于“我离郎”,另有观点认为“阿里郎”本是一座山的名字,但未被证实。

  “阿里郎”,翻译成汉语是“我的郎君”,是高丽时期流传下来的一个爱情故事。大概情节是一对恩爱的小夫妻,生活清苦,丈夫为了能让妻子过上好日子,想外出打工挣钱。但妻子不同意,她觉得只要两人能生活在一起就很幸福。可是丈夫不这么想,于是在一天夜里就悄悄走了。妻子年轻貌美,远近闻名,自丈夫走了以后,村里的地痞常来骚扰,让她改嫁,虽然都被她严辞拒绝了,但那个地痞还是总来骚扰。一年后,丈夫挣了钱回来,夫妻二人正高兴时,地痞又来了。在过去的那一年中,因为地痞经常来骚扰,村里渐渐开始流传有关妻子和地痞的闲话。丈夫起了疑心,以为妻子不贞,并且不听妻子解释决定离家出走,妻子追赶不上丈夫,只好唱歌明志。歌曲的内容大概是诉说自己对丈夫的关心、思念以及受到的委屈。妻子唱的这段歌曲就是“我的郎君”,即阿里郎。

  后来,“阿里郎”这个故事和歌曲流传开来,成为朝鲜族具有代表性的经典曲牌,不论在世界的哪个角落,只要有朝鲜人就有“阿里郎”,一唱“阿里郎”就知道是朝鲜人。日本统治时期,朝鲜人以“阿里郎”为号发动起义,日本人发现后大肆屠杀唱阿里郎的人。“阿里郎”流传至今已经有很多版本,“阿里郎”曲在朝、韩两国因地方不同,歌词内容略有差异。各地的“阿里郎”曲,虽不尽相同,却同样将古代朝鲜族女性不甘逆来顺受、执意不屈的坚毅精神表露无遗。

  关于“阿里郎”曲的由来,有人认为是新罗始祖之妻英——另名阿里郎所创乡曲得之。也有人认为是朝鲜族乐笛奏出之长前打音,再被模仿而成的“阿里郎”曲。其中较为据实可信的还是慈悲岭传说。

  慈悲岭并不存在于现在的朝鲜半岛地图上。中国汉代初期在朝鲜半岛上设置四个群郡县后,大陆北方民族为避压迫,开始了越江大迁移。这些离乡背井的移民辗转哀号于北通路关之慈岭间,老弱妇孺多病死途中。在这样的颠沛流离之中,“阿里郎”曲便流传开来,以此抒发移民内心的苦痛。移民翻山越岭后,便将“阿里郎”曲传到了朝鲜半岛的中部。

编号:Ⅱ-147

类别:传统音乐    

申报地区或单位: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参考资料:国家民委文化宣传司组织编写《国家级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集解》,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4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侗族大歌